1、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据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甚至,对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还在争孙悟空的故里。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
2、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探索】争夺名人故里,古已有之,于今为烈。此现象值得思考。本次作文材料取自现实热点,目的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索现实,评论现实,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材料围绕“名人故里之争”列举了一系列的现象。我们应该先思索一下,对名人故里后代子孙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曾经说:“每一项遗产的背后都隐藏着尘封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千年的文明让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薪火相传,沿续至今。所以,弘扬本土本乡的名人,重在弘扬其精神实质。很显然,材料中争执的双方或
3、多方并非真的重视文化遗产,而是利用“名人效应”争利益,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面纱之下遮盖的是一个“利”字。至于争虚构的人物孙悟空的故里,则是扭曲事实架空历史,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这简直是文化的堕落,凸显了“一切向钱看”的金钱至上的倾向。总之,“争抢”的背后的实质是,对于文化太过实用主义,缺少了敬畏之心,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过于浅薄,急功近利出了偏差。综上所述,本文的立意是:观点一:莫让文化成为牟利的工具观点二:还文化以尊严【高分策略】 如果写评论,取题时,应注意取评论性标题,或力求一语中的,如“收一收文化闹剧”、“莫为利益遮望眼”、“请给文化尊严”、“当名人故里染上铜臭”、“谁
4、动了利益的奶酪”;或者巧妙化用,观点暗含其中,暗寓讽刺,耐人寻味,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愚兮愚兮奈若何”、“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文化”、“文化,魂归何方”等。 写作时,首先要注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议论方式,做到有观点有根据;其次要注意评论文“针对性强”的特点。倘若考生抛开材料中的故里之争事件本身,大谈如何敬畏文化、应如何看淡名利等,则有偏题之嫌。评论时,应注意议论的准确度、广度和深度,特别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材料和议论不能“貌合神离”;选材时,应选取相关类似的材料;要做到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清晰、开头结尾简洁等。如果写创新式文体,该材料较适合写故事新编,在
5、古人故事的基础上,用借史还魂法演绎古人留下的故事,加入新的现代元素,加入今事,在新编的故事中妙合主题。总之,要体现出“故”与“新”两个特点来。“故”即取材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新”则体现在根据文章需要,揭示新的主题。【误区警示】第一,评论角度不准确。取题不当,不能就材料所给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评述,而是脱离“故里之争”,或仅把故里之争当成一个事例,东拉西扯,随意扩大为所有追名逐利现象,或成功不能走捷径,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等等,如谈到“凤姐”“小月月”“犀利哥”“选秀大赛”,甚至“楼歪歪”“桥脆脆”等与材料不搭边的话题。有的同学虽然写的是名人故里之事,但最后却落在名人故里到底在哪里,或名人故里之争劳
6、民伤财,争故里不讲诚信等问题,甚至直接否定名人故里,认为根本没必要研究这件事,这也偏离了材料的本意。第二,素材缺乏现实性。因为作文材料是现实性的,所以素材也不能太老套,不能一味地“吃古人饭”“钻故纸堆”。第三,说理缺少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比如该文就应揭示这种争执的实质及危害:反映出国人精神的缺失,文化背后闪耀的利益光环已经遮盖了文化本身的光芒!而有的同学仅限于议论名人故里只有一个,不必去争;或名人故里这种保护文化的方法不好,应该采取更好的方法;或有的地方,该名人待在哪里曾经很不开心,所以没资格争等等。第四,切入角度不当。如果时评类材料是不
7、良现象、反面典型,那么一定要注意写作角度的问题。这类文章应该有破有立,不能一味的正面立论。第五,语言过于偏激。时评类文章即便是针砭时弊,也要注意语言分寸的把握。批驳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以偏盖全,尖酸刻薄。第六,故事新编无意蕴。只是借古人之口说今人之言,没有老故事做外壳,也没有新故事做内核,人物形象不符合原来的身份,显得很不自然;此外缺少时代元素和必要的细节。【佳作展示一】 杂文笔法,犀利幽默莫为名利遮望眼唐山一中 任珂静古代的文人墨客,猛将贤相,留给后人的本该是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现在,一种悄然兴起的社会现象却让我们发现,原来古代人还留给了我们一笔物质财富名人故里。借用名人故里来提升
8、形象,发展经济,本来无可厚非。但“名人故里之争”这个刺耳的词汇,却在近些年不断出现在大众耳边。翻开各大报纸,今天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李白故里,明天安徽亳州与河南争曹操故里,后天福建、山东、山西、江苏争孙悟空的故里。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真让人目瞪口呆。这种对名人故里的争夺,细想来十分可疑。名人出生在哪里,又有什么影响呢?诸葛亮故乡的人,一定就比其他地方的人足智多谋?我是李白的老乡,我就一定擅长写诗?答案显而易见。可见,一些城市争夺名人故里,固然有获取“钟灵毓秀”美称的考虑在其中,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名人故里”背后的经济利益而趋之若鹜。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哥争的不是文化,是利益。”作为名
9、人故里,翻修名人故居,创造了GDP;建造祠堂、纪念馆,又创造了GDP;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可观的旅游收入了。于是,为了这显而易见的理由,各个城市大打文化招牌,赶着时下的“传统文化热”“古代名人热”,一会儿“名人故里之争”,一会儿“文化保护基地”,搞得不亦乐乎。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文化旅游化甚至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是不是会因为片面追逐利益而淹没了文化育人的真正意义呢?”如果说,对历史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里的争夺,还可以冠以建设精神文明的美名,那么对一些根本没有教育意义的名人的故里之争,就纯属盲目跟风了。比方说,山东省、安徽两省的西安门庆故里之争,福建、山东等省的孙悟空故里之争。这些
10、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让我们不禁想问,照这样下去,是不是哪天中国大地上还会涌现一批“葵花宝典源地”、“还珠格格故乡”,甚至于“大头儿子之家”呢?一座城市的发展,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首先应当是挖掘并保护本地的资源,而不是去争抢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些城市不去管无知的农民拆卸长城砖垒猪圈。退一万步讲,就算本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投资和创意创造资源为我们用。深圳的“中华锦乡”不就是个成功的典范吗?“名人故里之争”怪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的浮躁所致。或许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不仅我们每个人,包括每座城市的,都应当重新回归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轨道,以脚踏实地的作风,谋
11、求真正的发展。【点评】本文思路清晰,由问题引入,深刻剖析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应该怎样做,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对“名人故里之争”问题思考得比较深刻,能紧扣社会实际。文章语言老练,深得杂文笔法的精髓,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犀利深刻而又生动形象,辛辣幽默。如“诸葛亮故乡的人,一定就比其他地方的人足智多谋?我是李白的老乡,我就一定擅长写诗?”、“哥争的不是文化,是利益”、“照这样下去,是不是哪天中国大地上还会涌现一批葵花宝典源地、还珠格格故乡,甚至于大头儿子之家呢?”既有理性透彻地分析,又有幽默辛辣的归谬说理,庄谐并出,使文章内涵厚重,又令人耳目一新。【佳作展示二】 散文笔法,婉转蕴藉文化遗产,你累了吗?
12、唐山一中 郝思嘉 你是我国土大地上朵朵绮丽的花,绽放遍野诉说古老的情。 你是我文明古国中颗颗闪耀的星,闪耀千年演绎真挚的爱。你是我东西南北间束束不灭的光,照耀四方彰显博大中华。 亭台、舞榭、城池、故里,经历了时间的打磨,你们超越世俗成为文化明珠。越来越多的人们给予你关注,是怀念,是瞻仰,也有功利,有欲望。穿越历史烟尘的你们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目光中是否依然淡定从容,还是有了一份恐慌,一份疲惫? 文化遗产,你累了吗?当李白的故里无端露出争利的剑锋,当莫高石窟的墙壁粉饰上旅游的广告,当西湖的静波里泛起粼粼的“欲”光。五花马千金裘已换不得美酒,春风已无法度那“欲”门的高关。所以你累了吧,被
13、功利压弯了腰;你累了吧,被金钱附住了身;你累了吧,被现代文明刺痛了心。积淀于身的古典文明独有的清新气质与厚重的审美价值在经济大潮的颓丧中有些岌岌可危。人们看你的目光太复杂,而你看人们的目光太单纯。 文化遗产,你怕了吗?在经济大潮里你是否害怕丢失了自己?在愈演愈烈的利润竞争中坠于濯淖,我似乎穿越盲目的空气看见你颤抖的身躯和泪眼朦胧。你是在告诉我们,请还我一份纯净,还我一份淡泊。 一口井的古朴在于井口那附地而生的青苔和汲水而用的绳索,一座塔的气度在于经过历史沉淀而来的微微倾斜和沿楼而上的笔笔题词。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于它古老而富于生机的文化积淀,在于它历经千年仍旧熠熠生辉的中华精神。它是净的,净到沾不
14、起金钱的铜臭;它是静的,精到承受不起利益的喧闹。学一次“明月清新自在怀”,换“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享一次“一蓑烟雨任平生”。摘掉利益的眼镜,用心欣赏每一处的风景名胜,感怀一段古朴的文化,寄情山水,而非取财于山水,它是精神的遗产而不是财富效益的遗产。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中华文化的鲜血,请不要让这鲜血被玷污,请保持它永久的鲜红,让我们细细地为你洗净身上的铅华,还你本来的面貌,于现代社会中仍看你身姿曼妙,素手抚琴,为我们弹奏一曲轻灵的绝唱。【点评】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文字优美、见解深刻的文章。采用二人称的形式,真切呼告,笔法独到。作者将文化遗产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揭示出物欲与功利之下的文
15、化遗产不能承受之重。其中不乏经典之语,如“人们看你的目光太复杂,而你看人们的目光太单纯”等等,耐人寻味。语言上整散句结合,长短句交错,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并用,引用化用诗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文化的挚爱之情以及对文化本真的倾情呼唤,显示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佳作展示三】故事新编,巧妙自然青梅煮酒论故里唐山一中 冯宏达经过天庭五年多的行政审批,三国时期的各路豪杰皆已注册在“仙班档案”中,当初仇家对头也早已冰释前嫌成为仙友了。这一日,轮到刘豫州摆好酒宴款待曹丞相了。刘家后花园,小亭内,已设樽俎,盘置青梅,可曹孟德迟迟不见踪影。午时已过,只见曹操风风火火地赶来,不等刘备开口,便灌下了一杯酒。刘备见状
16、便知曹操定是为了坟冢被掘一事儿懊恼,忙劝道:“孟德兄莫非又为坟冢一事?兄连日因此事大发雷霆,今日青梅煮酒,咱们还是开怀畅饮,谈论一下当世的英雄吧!你看美国总统奥巴马 ”曹操余怒未消,“玄德公有所不知,当初我为了保存肉身不被侵扰,特意设了九个疑冢,这下可好,掘了真墓后,这帮糊涂子孙竟大肆宣扬,搞投资,建陵园,设景点,说什么崇敬我?说我给他们每年带去四个亿资金,简直将老夫当作摇钱树了!”刘备听罢,起身望向廷外,也叹道:“孟德兄,咱们是同病相怜呀!想罢我玄德也为荆蜀一带做了些贡献,可没想到这户口竟成了后人们争抢之物。奉节、彭山两处为此打得不可开交,甚至闹上法庭。我三弟翼德、爱将子龙也难逃一劫,连孔
17、明先生也被卷了进来来,孟德兄,为咱们的不幸遭遇饮此一杯。” “报主公,大事不好,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刘备的探马来报,气喘吁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此争抢,去日无多唉,罢,罢!”曹操叹道。“孟德兄,咱们都是过来人,当初打下江山哪个靠的不是实力?想老兄你是积粮屯兵、握发吐哺;老夫我是三顾茅庐,求贤若渴;那孙仲谋也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玄德公说的对,就连那被我讥笑为若猪狗的刘景升的儿子也没有靠掘古墓、抢先贤户口来发展自己呀!”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二人越谈越气,“这故里归属就争得头破血流
18、搞得鸡犬不宁,以后再涉及到什么利益,那还不得狼烟四起,杀得个人仰马翻 ?”“报主公,大事不好,南方三市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的黄山在争西门庆的故里。” 刘备大惊道:“这西门庆本是后世的大流氓,大败类,声名狼藉路人皆知,今天竟也成了英雄?看来孟德兄那天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要改版了,今天下英雄,惟西门庆耳!”曹操闻言,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乃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青梅煮酒兮未论英雄,却道挖坟与掘墓。金银利益兮乃身外物,怎能抵豪杰无数。故里繁多兮子孙糊涂,为名利趋之若鹜,沧海长山兮依旧如故,只怕他文化难覆。【点评】本文采取的是“故事新编”的形式,形式本身便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谓故事新编,要体现出“故”与“新”两个特点来。“故”即取材于“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新”则体现在:一为主题新,根据文章需要,作者把“论英雄的”的主题变更为“论故里”,巧妙自然,并以“青梅煮酒”的典故串起全篇,最后英雄竟是西门庆,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更引人深思。二是细节新。文章还巧借“探马来报”加入其它故里之争,充实了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尤其切合曹操文学家的身份,又巧妙地借对话和结尾的歌词揭示了现象背后的实质。文中的雷雨天气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题的作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