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目录:1、自制电磁铁2、电磁铁性质3、电磁铁磁力大小4、电磁体磁极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关系6、探究四季形成原因7、认识使用显微镜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一、自制电磁铁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实验过程: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制作方法。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要将绕在铁钉上线圈2头固定好。两头要留有适当引线。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构造,它可以分成几局部?5、学生观察后答复
2、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猜测,然后进展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被导线缠绕物体能否吸引回形针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实验二、电磁铁性质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实验过程: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它磁性又是怎样产生?2.要使电磁体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方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理由,尽量防止无端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4.我们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5.学生阅读教材上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
3、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比照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实验三、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等。实验过程:1.各小组根据自己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2. 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汇报发言准备。分组领取实验材料。3.各小组根据自己假设与研究方案进展实验。4. 全班交流1实验前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条件是什么?2怎样改变要改变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条件
4、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5. 总结这2节课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关系?6. 学生填写P8空格。实验四、电磁铁磁极实验准备: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等。实验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2.学生汇报自己实验设计。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与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钉尖与钉帽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表。实验中其他小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分析你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小组钉尖是南极,有小组钉尖是北极呢?5.改变电磁铁磁极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比照一下各小
5、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测依据。6.小组汇报自己猜测以及猜测依据,梳理学生猜测。7.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表格中。8.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极。实验五、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关系实验准备: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变化,物体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预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
6、方案。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案最可行。3.交流讨论结果,师评价鼓励:选择观察物 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物体影子做为观察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择排球架、单双杠等。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下用来观察。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标志物不能移动观测工程 太阳位置、高度,影子方向与长短。观察间隔时间 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重申活动纪律。团结协作,不做与上课无关事5、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现象。6、评价刚刚学生室外实验表现。7、要求学生下午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继续观察,记录结果,探索它规律。实验六、探究四季形成原因实验准备:小地球仪
7、手电筒、小组实验用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原因之一吗?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依据。很重要,目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情况,对想象能力提升有帮助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展研究,看地面上承受太阳照射情况是怎么样。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实验方法,教师说一下实验考前须知,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变化吗?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
8、述四季形成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与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实验七、认识使用显微镜实验准备:洋葱、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过程:1、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在一个干净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边缘滴一滴稀释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然后将做好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方法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
9、察一步一步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防止调试显微镜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完整构造,总结评价各组情况。实验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准备:显微镜;记录纸;各种贴好标签切片等。实验过程:1、观察各种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细胞概念:明确观察活动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活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图;全组同学观察完一种切片后,由组长找教师换领另一种生物切片;喧哗无序小组将责令返回教室整顿
10、纪律等。2、观察各种切片教师密切观察各组活动情况组长检查显微镜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组织学生再次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这个活动让上节课没有观察清楚同学有了修正时机组长领取且他细胞切片,组织观察。展示、交流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3、更多生物细胞播放幻灯片,补充介绍各种生物细胞与他们功能。总结:生物都是细胞组成,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各种功能。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目录:1、 模仿奥斯特发现2、 自制风鸣器实验3、 昼夜形成模拟实验4、 显微镜应用5、 探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实验一、模仿奥斯特发现实验
11、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实验过程: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实验吗?2.桌上有教师准备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实验是怎样做吗?3.学生思考答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教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情况予以适当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4.学生活动。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猜测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
12、释现象时自己猜测。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实验二、自制风鸣器实验实验准备:废旧电铃、 听筒、玩具车马达等。实验过程:1.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呢?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示意图,组装蜂鸣器。组装时请注意平安,防止图钉等物件伤到手。3.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场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4.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5.全班交流: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原因是什么呢?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触点与导线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
13、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铁片再次被电磁铁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6.你们刚刚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问题。7.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小组想方法解决问题。实验三、昼夜形成模拟实验实验准备: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贴小人儿、手电筒(或蜡烛)、实验记录表等。实验过程:1、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我们有什么方法进一步证明呢?2、共同讨论,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相似性。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体)太阳手
14、电筒(或蜡烛 光源)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一面相当于一天中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一面呢?黑夜3、分组实验,模拟验证: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把你判断记在科学文件夹中。4、 汇报交流作标记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实验四、显微镜应用实验准备:显微镜与课件等。实验过程:1、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细微构造。2、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
15、镜进展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 “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揭开了生物体构造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世界去探个终究!3、了解显微镜构造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实验五、探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实验准备:一些变质食物图片或实物、三只透明杯子、米饭、适量新鲜食物、放大镜等。实验过程:1. 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变霉橘子皮、发臭小鱼等补充强调:闻气味方法扇 用手套 不能尝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观察方法观察到现象看闻触2. 交流观察结果。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3. 作出我们猜测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集体交流: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猜测: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第 10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