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一、 有机化合物的共性:熔沸点低、水溶性难溶、可燃性易燃烧 二、 甲烷〔CH4〕 1. 存在 :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状态 气体、气味 无味、密度 比空气小、溶解性 难溶。 3. 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响。 (1) 燃烧反响 实验现象:火焰明亮且成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2、 (2) 取代反响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响。 ②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响 实验现象:a.气体颜色变浅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c.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有关化学方程式: ,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3、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难溶 ③甲烷氯代物的性质 CHCl3可做麻醉剂、有机溶剂 CCl4 可做有机溶剂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点 一、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点 1、 烃: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叫碳氢化合物。甲烷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 甲烷的组成与构造 分子式: 构造式: 构造特点: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空间构造为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3、 有机化合物构造特点 (1) 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
4、形成单键〔 〕双键〔 〕或三键〔 〕。 (3) 碳原子之间可彼此以共价键构成碳链或碳环。 名称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分子式 构造简式 组成通式 4、 几种常见的烷烃 二、同分异构现象 1.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一样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构造的现象。 2.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3. 规律: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就越多。 4. 同分异构现象与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关系: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构
5、造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第2节 石油与煤 重要的烃 第一课时 石油的炼制 乙烯 一、 石油 1. 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分子中含有不同数目碳原子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平均来说,碳元素与氢元素在石油中的质量分数之与可达97%~98%。 2. 石油的炼制 (1) 石油的分馏 ① 利用石油中各烃类化合物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混分馏产物,分馏产物仍然是混合物。 ② 含碳原子数越少的烃,沸点越低。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汽化,经过冷凝液化后别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汽化,经过冷凝液化后又别离
6、出来。 (2) 石油的裂化 ① 定义: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或使用催化剂并加热〕,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较低的烃的方法。如十六烷的裂化: ② 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十六烷、辛烷、辛烯的产量。 ③ 裂化的原料:重油。 ④ 裂化的方法:热裂化,催化裂化。 (3) 石油的裂解 ① 概念: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更高的温度,使其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断裂成乙烯、乙炳等小分子烃的加工方法。 ② 目的:为了得到乙烯等小分子不饱与
7、烃。 ③ 原料:石油分馏产品。 二、 乙烯 1. 乙烯分子的构造 分子式: 构造式: 构造简式: 电子式: 6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 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根据其物理性质,收集乙烯可用排水法,而不能用排气法。 3. 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响 ① 乙烯与氧气反响: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响: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 (2) 加成反响
8、 ①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响。 ② 原理:CH2=CH2分子的碳碳双键中,一个键断裂,然后在两个双键碳原子上分别加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双键变成单键。可用通式表示为: ③ 乙烯的加成反响 a. 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响:乙烯通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化学方程式: b. 乙烯与其他物质如H2、H2O、HCl的加成反响
9、 4. 用途 (1)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根底原料,可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2)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3) 世界上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开展水平的标志。 第二课时 煤的干馏 苯 一、 煤 1. 煤的成分 (1) 物质组成:煤是由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 元素组成: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2. 煤的干馏 (1) 概念: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2) 产物:煤干馏后可得到炉煤气〔包括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
10、焦油,焦炭等。 (3) 目的:解决燃煤污染、提高燃煤的热效率,尤其是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二、 苯 1. 苯的分子构造 分子式: 构造式: 构造简式: 空间构造:苯是平面正六边形构造,分子中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 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时,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3. 苯的化学性质 (1) 苯的氧化反响 ① 燃烧: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而带有浓烟的火焰,化学方程式
11、 ②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构造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2) 加成反响 ① 与氢气反响: ② 将苯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说明苯不与Br2发生加成反响,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3) 取代反响 ① 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硝基〔—NO2〕所取代的反响,又叫硝化反响。化学方程式为: ② 甲苯也可以发生硝化反响,生成2,4,6-三硝基甲苯〔俗名TNT〕,化学方程式为; 4. 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合
12、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另外,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乙醇 一、 乙醇的组成与构造 分子式 构造式 构造简式 重要原子团 二、 乙醇的性质 1.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2. 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的燃烧:乙醇燃烧时能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 与钠的反响 实验现象:钠粒位
13、于乙醇的底部,有气泡产生,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枯燥的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乙醇与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 催化氧化 实验现象:灼热至黑色的铜丝遇乙醇变为红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产生。 解释与结论:乙醇被氧化,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醛,化学方程式为 三、 乙醇的用途 1. 用作燃料有机溶剂与化工原料。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做消毒剂。 第2课时 乙酸 一、 乙酸的构造 分子式
14、 构造式: 构造简式: 分子中的重要原子团: 其名称为:羧基 二:乙酸的性质 1. 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较低,易挥发,能跟水、乙醇以任意比互溶℃℃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2. 乙酸的化学性质 (1)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5、 ② 与活泼金属〔如Mg〕反响,化学方程式为: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响,如与CaO反响的方程式为: ④ 与碱反响,如NaOH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 与盐〔如Na2CO3〕反响,化学方程式为:
16、 (2) 酯化反响 ①实验现象:碳酸钠饱与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 ③ 酯化反响:酸与醇生成酯与水的反响。④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⑤饱与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第3课时 酯与油脂 一、 酯 1. 概念: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响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 构造简式: 决定其化学性质的原子团为: 3. 物理性质: (1) 溶解性:难溶于
17、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 密度:比水小。 (3) 气味: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酯大都有芳香气味。 4. 化学性质〔以乙酸乙酯为例〕————水解反响 与无机酸溶液,加热: 与NaOH溶液,加热: 5. 应用:酯可用作溶剂,并用于制备食品工业的香味添加剂。 三、 油脂 1. 组成与构造:油脂是一种特殊的酯,可以看作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
18、OH、软脂酸C15H31COOH、亚油酸C17H31COOH等〕与甘油经酯化反响生成的酯,其构造简式可表示为: 2. 分类 (1) 油: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烃基大多不饱与。 (2) 脂肪: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如牛油、猪油等,烃基大多饱与。 3. 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4. 化学性质:在适当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 5. 用途:除食用外,还可用于肥皂生产与油漆制造等。 四、 糖类〔自我总结〕 五、蛋白质〔自我总结〕 第四节 塑料 橡胶 纤维〔自我总结〕 第 9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