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洪灾害防御避险知识 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暴雨洪水发生前: 1、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防止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防止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展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 2、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商场、学校、广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开展与救援。
2、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防止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 4、及时对溺水者进展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 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
3、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 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 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 4、假设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 山区发生泥石流怎样确保平安 1、居住的山沟有可能爆发泥石流,应搬迁到平安地点暂时避难。 2、爆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场的,发出的响声好似“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 3、爆发泥石流时
4、间很短,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 4、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去除沿途的障碍物,防止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 山洪易发区居民汛期如何加强防范 经常收听收看气象信息与上级部门发布的灾情预报,密切关注与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现金应存放银行,不要藏在家中。特别是居住地属于危险区的居民,必须事先认真熟悉居住地所处的位置与山洪隐患情况,确定好应急措施及平安转移的路线与地点;还需勤于观察房前屋后是否有山体开裂、沉陷、倾斜与局部位移的变化;是否有井水浑浊、地面突然冒浑水的现象;是否有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响,等等。发现明显的前兆,就应迅速果断地撤离现场。 遭遇山
5、洪灾害时怎样报警 先发现灾害的村民能否在山洪灾害初发时快速、准确地报警,至关重要。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村民,就要采取急骤鸣锣、打 、拉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知道的信号,责无旁贷地迅速向下游村组、农户报警,同时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以便政府与防汛部门立即向下游更大范围施放警报、播送通知或通讯报警,组织抢险求援。 行车行人遇险自救 1、行车遇险自救 车辆误入较深积水区,如水深超过排气管,应低档行驶,提高引擎转速,稳定油门,保持行车速度。 车辆进水熄火后,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设法将车推到平安地带,防止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车辆掉入深水区域,切勿翻开窗子或试图
6、翻开车门,请努力呼吸,找好准备逃生的门把手,等待水慢慢涌进车里,在水将要漫到车顶的时候,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翻开车门迅速游出。 2、行人平安防御 雨中行人应尽量不再赶路,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树木下避雨。 时刻注意路边防汛平安警示标志,不要靠近路沿石行走,防止掉入缺失井箅的窨井。 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及其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根底较结实的高岗台地或砖混构造的住宅楼
7、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构造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与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与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挽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怎样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 由于山洪聚集快、冲击力强、危险性高,所以必须争分抢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当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与方式传递求救信息,报告当地政府与附近群众,并直接
8、投入挽救行动;当地政府与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着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充分利用各种求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动中还要不断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绪稳定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意外;要特别注意防范在挽救与转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确保全部人员平安脱险;还要仔细做好脱险人员的临时生活安置与医疗救护等保障工作。 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设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方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抚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及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
9、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平安的地方。 深夜凌晨遭遇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根据深夜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死伤沉重的历史教训,但凡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觉,尤其在晚上更应十分警觉,加强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平安地带落脚,设法及外部联系,做好下一步求援工作。切不可心存幸运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滑坡体下的居民发现异常时如何处置 因各方面条件有限,还有相当一局部家户仍然居住在受山体滑坡隐患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可能全部异地搬迁。这些农户在平时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通常发生最多的主要还是
10、山坡前沿部位有崩塌〕等异常迹象时,应立即向家人与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 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与防汛部门报告;并确定好专人留守现场仔细观察险情的变化,根据险情的变化开展情况、政府部门及专家提出处理方法,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 基层组织如何帮助村民提高自救与救助能力 山洪多发区的基层组织应该将宣传发动与教育帮助村民提高抗御山洪灾害的水平作为日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在平时反复深入地开展防御山洪灾害与自救常识的普及教育,尤其要讲清本地山洪灾害隐患的存在与分布变化情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改造与完善本辖区的交通、通讯设施与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领导体系
11、提高预警预报与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响能力; 三是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多种途径与方式的互助互救活动,制定并完善互助互救方案,特别是发动党员干部、平安区的居民及危险区、戒备区居民结成对子,实行帮扶。只有这样,才能在临险遇灾时,即可形成社会合力,有效地做好临灾转移、安置及灾后的恢复工作。 山洪灾害平安转移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平安转移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预警程序及信号传递方式。为让群众及时躲灾、避灾,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在一般情况下,应按县→乡〔镇〕→村→组的次序进展预警,紧急情况下按组→村→乡→县的次序进展预警。 2、预警、报警信号设置。预警信号为电视、 。县防汛办接到雨情、水情信
12、息后,通过县电视台播放及 、预警系统通知各乡〔镇〕,乡〔镇〕及时通知各村、组。报警信号一般为口哨、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与信息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的设置因地而异。 3、信号发送。在4-9月份汛期,县、乡〔镇〕、村三级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相互之间均用 联系。村组必须明确1-2名责任心强的信号发送负责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出报警信号。 4、人员转移。各区居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迅速按预定路线平安、有序地转移。统一指挥,有序转移,平安第一。 5、转移安置的原那么与责任人。其原那么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戒备区。信号发送与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安置方法、地点及人数。山洪灾害发生后,人员安置的方法应本着就近、平安的原那么,采取对户接待、搭棚等多种安置方法。搭棚地点应选择在居住地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崩塌、滑坡迹象的山头。 7、转移安置纪律。山洪灾害一旦发生,转移安置必须服从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并按预先制定好的严明纪律,井然有序地进展平安转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第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