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验收评价 汇 报 材 料 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 9 / 10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验收评价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受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8号令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有关煤矿安全评价等文件对矿井进行了安全验收评价。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大同左云县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9日
2、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C1400002009121220047208号发放了采矿许可证,批准地下开采井田内16、17、18、19、22、25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t/a,井田面积14.4457km2。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煤矿之一,该矿2009年7月由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文件批复“关于大同市市直与左云县、大同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从而煤矿开始进入兼并重组整合程序。2010年9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073号文件批复“关于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
3、地质报告的批复”,2010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0]1719号文件批复“关于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初步设计的批复”,2011年1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一字[2011]61号文件批复“关于对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2011年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1]353号文件批复“关于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 2012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2]844号文件批复“关于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联合试运转的批复
4、 目前矿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处于联合试运转阶段。 矿井建设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建设合法有效。 本次评价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按照正常的评价程序进行,即公司组织专家与评价人员深入现场勘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召开专题会议,对该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辩识与分析,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并编制了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煤矿基本情况 矿井名称: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山西省大同左云县小京庄乡李家窑村;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5、隶属关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规模:120万t/a;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开采矿种:煤; 证照情况见下表。 证照情况表 证照名称 证照编号 发证机关 有效期至 采矿许可证 C1400002009121220047208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2.12.09 矿长资格证 MK140200162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矿长安全资格证 11014010200172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2014.06.03 二、自然条件与开采条件 1、 地理位置及交通 矿井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井田东南距北同蒲
6、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大同52km,与大秦铁路相连;南至朔州到太原长303km。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大同的运煤专线。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井田南东有岱(岳)~马(营)公路与大运也相连,另外井田内与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2、地形、地貌及河流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井田内为中山丘陵黄土掩盖之地貌景观,植被少,树枝状“V”字形沟谷发育,地势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地表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矿界附近,标高为1623.3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沟谷中,标高为1360.0m,最大
7、相对高差263.3m。 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从南向北冲沟有羊圈沟、青阳沟、英格寨沟这些沟谷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流,只有雨季才有少量流水,遇暴雨有短暂洪水流过,水流分别汇入大峪河与元子河。 3、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属Ⅶ度区。 4、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 (1)地层 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下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 (2)构造 该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南
8、部,伴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井田内共发现断层10条。 (3)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 太原组含煤地层18-1、18、19、22-1、22、25-1、25-2、26号煤层,22号煤层全区可采,25-1号煤层大部可采,18、22-1号煤层大部可采,较稳定,本组煤层平均总厚为13.20m;山西组地层含煤3层,即16、15、17号煤层,其中17号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15、16号为不可采不稳定煤层,本组煤层平均总厚为1.95m。 现开采的22号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34m,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粗粒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9、4)水文地质 井田周边主要河流有大峪河,元子河。元子河主要支流有酸茨河及马营河。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从南向北冲沟有羊圈沟、青阳沟、英格寨沟这些沟谷平时干涸,只有雨季才有少量流水,遇暴雨有短暂洪水流过,水流分别汇入大峪河与元子河。 井田内地层共有含水层5层,隔水层3层。井田东为峙峰山煤矿、怀仁县振兴煤矿。振兴煤矿18号煤层采空区位于本井田的中东部,曾存在越界开采情况,采空区积气、积水对本矿有影响;其它煤矿采空区距本矿较远,采空区积气、积水对本矿基本无影响。 根据《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5) 矿井瓦斯 矿井设计按照
10、瓦斯矿井设计。 (6) 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2010年4月24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定煤尘有爆炸性。22号煤层自燃等级为Ⅱ级,煤层自燃倾向性质为自燃。 (7)地温与地压 根据《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地温变化梯度一般为0.92-1.97℃/100m,平均1.63℃/100m,属地温正常区。该矿井地压属正常区。 三、矿井建设情况 1、矿井开拓与开采 1)矿井开拓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3个井筒。 (1)主斜井:安装有胶带输送机、检修轨道、消防洒水管与部分通讯电缆,井筒设置有台阶与扶手,主要担负
11、矿井煤炭提升运输任务,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2)副斜井:装备轨道、架空乘人器、排水管路、电缆等,并设置有台阶与扶手。主要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的提升以及人员的运输,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3)北一进风立井:设置有台阶与扶手,敷设一趟注浆管路,井口处设置有风硐,安装两台主要通风机,主要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4)井下主要硐室 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与水仓、消防材料库等硐室。 (5)巷道布置 矿井现在南翼沿南北向平行布置三条大巷,名称分别为22号煤层辅助运输大巷、22号煤层胶带运输大巷与22号煤层回风大巷,各大巷巷道中心间距40m。各大巷采用锚网喷支护,并用锚索
12、加强。 与22号煤层回风大巷连接向东设置一条总回风大巷并与回风斜井相连,总回风大巷采用锚网喷支护,并用锚索加强。 (6)采掘部署 目前矿井在22号煤层回风大巷东侧布置有82201首采工作面,在22号煤层布置有22号煤层辅运大巷掘进工作面与52202掘进工作面。 2. 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回风斜井安装两台FBCDZNo26C型主要通风机,运行方式为抽出式。 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有风门、调节风门、密闭、风桥与风帘等,各类通风设施及构筑物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 通风设备反风方式采用停机反转反风,通风机能在10min内改
13、变巷道中风流的方向,备用风机也能在10min起动完毕。 3. 瓦斯防治系统 该矿为瓦斯矿井,主要以通风方式防治瓦斯,矿井安装了KJ340型安全监控系统,用于对瓦斯的监控。井下共设置各类传感器,回采工作面采取“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采取“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等措施,各个作业地点派专人实行定时与不定时检查,地面主要通风机为双回路供电。 4.综合防尘系统 矿井综合防尘主要采用洒水防尘、煤层注水、除尘设备、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等方式。矿井在地面建有2个静压水池,作为井下防尘水源,通过管道送至井下各洒水点,工作面还采取提前进行煤层注水防尘,在矿井主要进、回风巷与采掘工作面进、
14、回风巷设置隔爆水棚。矿井为井下作业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防止职业危害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5.防灭火系统 外因火灾的防治主要采用消防设施,矿井在地面建有消防水池,井上各场所配备消防器材,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各硐室配备消防器材,皮带巷与辅助运输巷设置消防栓等。内因火灾的防治主要采用喷洒阻化剂、灌浆等措施。井上建有黄泥灌浆系统,通过管路向采空区灌浆防灭火,矿井还装备有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监测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6.井下防治水系统 矿井在副斜井井底设置有主排水泵房,担负矿井排水任务,水泵房安装有3台离心式水泵与2台强力潜水泵,沿副斜井敷设有三趟排水管路,各采区及工作面积水利用水沟或水泵排至主
15、水仓,再主水仓水泵排至地面。 掘进工作面在掘进中进行探放水作业,预测预防矿井水突发。 7.提升运输系统 矿井主斜井安装1部带式输送机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由矿用提升机担负物料运输、排矸任务,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人员运输。皮带运输大巷由带式输送机担负煤炭运输任务,辅助运输大巷由无极绳牵引车担负物料运输、排矸任务。 8.电气系统 该矿井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电源一回来自小京庄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距离15.63km,导线型号为JL/G1A-240,一回来自水窑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距离12.05km,导线型号为JL/G1A-240。 矿井工业场地设一座35kV/10kV变电站,35kV
16、/10kV变电站设置在主工业场地,分两层设置,上层为35kV配电系统,设置10台KYN61-40.5型开关柜,下层为10kV配电系统,设置36台KYN28A-12型开关柜,主变压器为SZ11-12500/35,为矿井地面主井工业场地变电所、风井工业场地变电所、空压机房变电所、选煤厂、食堂、锅炉房等处及井下供电。矿井在工业场地设置了一座10kV变电所为主井工业场地变配电,在风井工业场地设置了一座10kV变电所,为风井主要通风机及场地供电。 矿井井下供电由两路MYJV32-8.7/10/3×240mm2电缆通过副斜井送至井下中央变电所,再由中央变电所为井下各用电场所配电。 回采工作面供电由中央
17、变电所引至其移动变电站,再由移动变电站供配给各采煤设备;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供电由中央变电所双回路专线引至其移动变电站,局部通风机均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模式。 井下主水泵由中央变电所采用双回路直接供电,另外由主井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引出两条MYJV32-8.7/10/3×50mm2电缆专线与控制线路通过副斜井送至井下中央水泵房专为应急排水泵供电与控制。 9.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评价 1)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有KJ340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2)人员定位系统 本矿安装一套KJ251A型煤矿专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井口及井下设置分站与读卡器,将井下各个区域
18、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的管理系统。 3)紧急避险系统 在井下井底车场附近设有一处永久避难硐室,硐室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控、人员定位、通讯与供电系统。装备额定避险人数所需的的食品、饮用水及自救器、急救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 4)压风自救系统 该矿地面建设了压风机房,装备了4台KG-350A型空气压缩机,使用Ф219×8型压风管路经主井筒送至井下,然后分支送到各采掘工作面。采掘工作面支管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带呼吸罩的阀门。 5)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在地面建有两个约300m3的静压水池,沿副斜井铺设一趟D159×7的无缝钢管至井下,然后分支各盘区大巷、回采顺槽与掘进工作面。
19、采掘工作面支管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带缓冲作用供饮用的阀门。 6)通讯联络系统 矿井安装了一部DH-TKB08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512门,交换机通过光缆接入左云县地方公网,矿井各部门电话机均能与各地直接通信。 三、评价方法与过程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共分十章内容对矿井的安全设施进行评价,评价中按照安全设施设计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开采系统、通风系统、瓦斯防治系统、综合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防排水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电气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矿井安全检测机其它装备、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系统,以及安全管理十二个单元,通过核查大量的技术资料、深入现场勘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经验类比分析法与事故树法等,
20、分析辩识了矿井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矿井各系统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与使用情况进行了安全评价。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1、评价结论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按其对该矿的威胁程度大致排序为矿井水害、瓦斯、火灾、顶板危害、粉尘危害、提升运输事故伤害、电气伤害、爆破伤害、职业危害,以及人的行为与心理因素引起的伤害。 评价认为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健全,责任制明确,规章制度齐全,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具体可行,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矿井建设项目合法,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检测合法有效, 22号煤层的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与安全条件满足验收条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