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0 ,大小:844.50KB ,
资源ID:9774716      下载积分:1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774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机械制造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机械制造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

1、 应急预案编号:04 应急预案版本号:201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17 – 0x – 4发布 2017 – 0x – 4实施 发 布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颁布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有序的实施救援,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最

2、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履行本公司有效管控安全生产风险的社会责任。结合本公司特点,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963-2013)及相关法规,编制了本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用于本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现批准发布实施。 主要负责人签署: 签署日期: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任命书 为了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经研究成立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有关人员任命如下: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抢险救援组:

3、组长)、。 现场管理组: (组长)、。 后勤供应组: (组长)、。 发生事故或灾害时,若应急救援总指挥不在现场,由福总指挥担任临时救援总指挥。 2017年0x月4日 目 录 目 录 4 前 言 1 第一章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2 1.1 概述 2 1.2 编制程序 2 第二章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3 2.1 综合应急预案 3 2.2 专项应急预案 3 2.3 现场处置方案 4 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 5 3.1 总则 5 3.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7 3.3 组织机构 29 3.4 预防与预警 32 3

4、5 应急响应 36 3.6 信息发布 41 3.7 后期处置 41 3.8 保障措施 42 3.9 培训与演练 44 3.10 奖惩 46 3.11 制定与解释 46 3.10 应急预案备案 47 3.12 应急预案实施 47 第四章 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48 4.1 事故风险分析 48 4.2 组织机构及职责 49 4.3 处置程序 49 4.4 处置措施 52 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应急预案 57 5.1 事故风险分析 57 5.2 组织机构及职责 57 5.3 应急处置 57 5.4 处置措施 60 第六

5、章 现场处置方案 62 6.1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2 6.2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3 6.3 触电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4 6.4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6 6.5 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7 6.6 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8 6.7 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9 6.8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1 6.9 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3 6.10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74 第七章 附件 76 7.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76 7.2 重要物资装备清单 78 7.3 消防设施分布表 7

6、9 7.3 规范化格式文本 80 7.4 疏散平面布置图 84 7.5 交通位置图 85 7.6 本企业及社会应急救援资源调查记录 86 7.7 周边企业应急资源调查记录 88 85 / 90 前 言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为确保公司及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

7、处理事故,有效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我公司特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员,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9639-2013),特制定本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各个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第一章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1 概述 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8、编制程序工作有: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能力评估; 5、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评审。 1.2 编制程序 1.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孙克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由等组成。 1.2.2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1.2.3 风险评估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我公司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

9、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第二章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部分,针对综合应急预案中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主要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触电伤害事故现场

10、处置方案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2.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11、 2.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 3.1 总则 3.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提高防范事故风险能力和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建立统一领导、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事故造成的人

12、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全体职工和周边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公司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3.1.2 编制依据 3.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主席令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069号

1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1月22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21 号); 《企业生产安全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第 74 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安监总厅

14、应急〔2014〕95 号); 3.1.2.2地方性法规、规章 《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7年1月1日实施) 《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216第21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川安委〔2016〕8号) 《四川省消防条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8号)。 3.1.2.3标准规范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963-201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50140-200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5、》(18218-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016-2014); 《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0501-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6441-198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3861-2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9007-20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8218-2009)。 3.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为:生产作业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3.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针对我公司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而制定的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报请大邑县安监

16、局备案。 公司各部门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分别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制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本预案相衔接。 3.1.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把保障员工及公众的生命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调用所需资源,采取必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大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长抓不懈,防患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重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职

17、责,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在应急工作中,本着对国家、社会、员工和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3.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3.2.1.1单位概况 3.2.1.2周边情况 该公司位x。具体位置见下图。 3.2.1.2公司内部平面布置情况 3.2.1.3工艺流程 。 各物料安全数据如下: 表3-1物料安全数据表(液氧、氧气) 物料安全数据表 7782-44-7

18、1072 危序号 2528 中文名称 氧;氧气 理化性质 外观及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英文名称 ()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饱和蒸汽压(): 506.62/-164℃ 分子式 O2 燃烧爆炸危险性 闪点(℃): 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相对 密度 空气:  1.43 爆炸极限():无意义 火灾危险性分类:乙 水:1.14/-183℃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毒性与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无资料 毒

19、性资料: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 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 无资料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二氧化碳。 :无资料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

20、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 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眼睛接触: 无资料 食入: 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 道通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储存 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

21、漏处理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包装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38 表3-2 物料安全数据表(二氧化碳) 物料安全数据表 124-38-9 1013 危序号 642 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英文名称: 分子式:2 理 化 性 质 外观及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燃烧性: 不燃;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饱和蒸汽压()

22、1013.25/-39℃;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空气: 1.53;水:1.56/-79℃;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火灾危险类别: 戊; 稳定性:稳定; 灭火方法: 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 窒息性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高浓度时则引起抑制作用,更高浓度时还有麻醉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

23、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目前无定论。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造成局部低温,可引起皮肤和眼腈严重的低温灼伤。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 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有条件给高压氧治疗;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

24、建议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运 输与 储 存 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庳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

25、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表3-3 物料安全数据表(丙烷) 74-98-6 1978 危序号 139 中文名称 丙烷 分子式 C3H8 英文名称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熔点(℃):-187.6 沸点(℃):-42.1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相对密度(水=1):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 燃烧热():2217.8 饱和蒸气压():53.32(-55.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26、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4.25 闪点(℃):-104 引燃温度(℃):450 爆炸极限%():2.1-9.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危险性 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

27、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8、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

29、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3):300; : 窒息性气体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

30、人监护。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50:无资料 50:无资料 废弃处置 用焚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31、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表3-4 物料安全数据表(乙炔) 物料安全数据表 74-86-2 1011 危序号 2629 中文名称 乙炔;电石气 理化性质 外观及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英文名称 ; ; 分子式 C2H2 燃烧爆炸危险性 闪点: (℃): <-50 ℃ 自燃温度(℃): 305 ℃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饱和蒸汽压(): 4053/16.8℃ 爆炸

32、上限(): 2.1 () 爆炸下限(): 80.0() 建规火险分类: 甲 相对 密度 空气:0.9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水: 0.62 毒性与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无资料 毒性资料: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 职业接触限值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

33、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资料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无资料 : 无资料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无资料 手防护:无资料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侵入途径:  吸入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

34、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

35、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包装 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无资料 表3-5 物料安全数据表(液化石油气) 标识 英文名:   分子式: 分子量: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编号:1075 号: 规则页码:―― 号:68476-85-7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熔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

36、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 ()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 无资料 燃烧热 () 无资料 最小引燃热量()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 健康危害及 急救措施 接触限值 (3) 中国:1000 美国: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未制定标准 美国: 1000,18003 侵入途径 接触 毒性:50:无资料 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

37、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闪点(℃) -74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极限(v %) 5~33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38、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

39、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

40、业,须有人监护。 表3-6 物料安全数据表(盐酸) 标识 英文名: 分子式: 分子量:36.46 危险货物编号:81013  编号:1789 号: 规则页码:―― 号:7647-01-0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熔点(℃) -114.8(纯) 相对密度(空气=1) 1.26 沸点(℃) 108.6(20%) 相对密度(水=1) 1.20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 () 无意义 饱和蒸汽压() 30.66(2

41、1℃) 燃烧热 () 无意义 最小引燃热量() ――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毒性 健康危害及 急救措施 接触限值 (3) 中国:15 美国: 5,7.53 前苏联:未制定标准 美国: 5,7.5[上限值] 侵入途径 接触 毒性:50:无资料 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

42、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极限(v %) 无意义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

43、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

44、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表3

45、7 物料安全数据表(二甲苯)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英文名称: 1,2; 分子式: C8H10;C6H4(3)2 理化性质 外观及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2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 144.4℃ 相对密度 空气3.66 水0.88 闪点: 30℃ 爆炸极限: 1.1-6.4% 自燃点: 465 ℃ 蒸气压: 1.3332℃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

46、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火灾危险类别: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禁忌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用灭火: 毒害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毒性资料 50: 501364(小鼠静脉)。 50: 职业接触限值 : 3 :100 3 : 3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

47、吸收。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

48、医。 食入: 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其它: 防护处理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

49、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储存要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要求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

50、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3-8 物料安全数据表(丙烯酸)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 英文名: ; 分子式:C3H4O2;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