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扇子(折纸)》教学反思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如何的代价:是否越来越热爱学习,是否积极积极地参与学习,是否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和互相尊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平常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得自己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爱好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折纸活动是幼儿非常感爱好的活动,那如何才干让幼儿积极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 以下,我就本班开展的折纸活动《美丽的扇子》反思几点。
一是:"授之
2、以渔"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指出,能力自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主线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本次折纸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把孩子分为四组,每组分给两把扇子,请孩子用用、玩玩、看看、想想、说说"扇子是如何做出来的?"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并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二是:"分层指导"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规定教师做
3、一个敏锐的观测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如幼儿已经完毕了自己的作品,我就启发幼儿:你试试,能变成其他的物体吗?对于幼儿的发明及时给予充足的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折纸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三是:"交流提高"在本活动中我做得比较局限性的是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由于孩子只有通过互相交流,从同伴那里获得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从而发现和重新结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
4、价值;通过交流还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总之,折纸活动是孩子喜欢,教师引导较难的活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教师还需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好的经验,不断地促进教育教学的进行。
小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扇子(折纸)》
时间:2023.11.2 执教:陆贫贫 地点:小班教室
活动目的:
学习用正折.反折的方法折扇子;培养幼儿对折纸的爱好。
活动准备:
长方形每人一张,木偶小猪一个。
活动过程:
1.引起爱好。出示小猪木偶,噜噜噜,噜噜噜,热死
5、我了!
(教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它呢?
(幼儿回答):给它扇风,给它吹空调,给它吃冰淇淋......
(教师):好,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纸扇来帮助小猪吧。
2.观测讲解并示范。
(1)观测(出示纸扇)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折的扇子)
(2)教师示范:先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窄窄的长纸条,再把它翻面折,折得与第一次折得差不多宽,然后再翻面折。这样折次翻个面,把长方形纸折完为止。最后把它对折。看!给小猪扇扇,它多开心啊!
3.幼儿折纸。
小猪:要是小朋友给我折一把,那我更舒适了!
规定幼儿折一次翻个面,注意每次应折得差不多宽。
老师巡回讲解,边示范边讲解。
4.“帮帮小猪”的游戏。
小猪:“真热,又冒汗了,哪个小朋友帮帮我?这个小朋友折得特别整齐,扇起来一定很凉快,你能帮帮我吗?”请幼儿给小猪扇扇。最后在小猪“噜噜噜,我不怕热了”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