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革兰氏染色的原理。2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结晶紫进行初染;再加媒染剂碘液,以增加染料与细胞间的亲和力,使结晶紫和碘在细胞膜上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然后用脱色剂(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凡细菌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剂的颜色(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脱色后又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
2、-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三、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3器材及其它: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四、操
3、作步骤1涂片:斜面菌种:取一块洁净无油的载玻片,滴加一滴无菌水,以无菌操作挑取菌苔少许,在无菌水中涂匀。菌悬液: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钓取菌液2-3滴,均匀涂抹在洁净无油的载玻片上。(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2干燥:将涂好的玻片于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利用酒精灯上方的热空气加热干燥,但要注意以玻片不烫手为宜。)3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国定。固定的目的:(1)杀死细菌并使其粘附在玻片上(2)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固定的方法:(1)酒精灯火焰加热固定(2)甲醇、乙醇等化学固定。4染色(1)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于涂片上(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2min。倾去染色
4、液,用自来水小心冲洗。(2)媒染:滴加(Lugol)碘液,染1min,水洗。(3)脱色: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直至流出液无紫色时,(大概20-30s),立即水洗。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4)复染:滴加蕃红,染色2-3min,水洗。5干燥: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玻片残留水分,并自然干燥。6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五、注意事项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
5、阴性菌也会被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脱色时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应同时做一张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涂片,以资对照。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3选用培养16-24h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六、作业绘出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形态图,并注明菌名、染色后颜色及放大倍数。七、思考题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