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精练) 完卷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 1.(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二模)三星堆两次考古挖掘举世震惊,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的铜人铜像填补了我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铜像表面的铜绿[]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X射线衍射法可对青铜器微观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D.青铜器的出土表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 【答案】B 【解析】A.铜像表面的铜绿[]不会与空气反应,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2、A正确;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的单质,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是一种核素,不是单质,所以不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错误;C.X射线衍射法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和各种缺陷的重要手段,可对青铜器微观晶体结构进行分析,C正确;D.商代青铜器都是利用化学变化制备出铜为原料,说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D正确;答案选B。 2.(2021·河北高三二模)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铜制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后母戊鼎由铜合金制成 B.后母戊鼎的熔点高于纯铜 C.碱式碳酸铜可用于干法炼铜 D.废弃铜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答案】B 【解析】A.后母戊
3、鼎由青铜制成,青铜是铜锡合金,A正确;B.合金的特点是熔点较组成合金的单一金属更低,硬度更大,所以后母戊鼎的熔点低于纯铜,B错误;C.碱式碳酸铜可以发生反应:,氧化铜可用于干法炼铜:,所以碱式碳酸铜可用于干法炼铜,C正确;D.废弃铜制品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D正确;答案选B 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二模)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结论或应用错误的是 选项 文献记载 结论或应用 A 唐代金陵子称石胆(主要成分为CuSO4·5H2O)“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为真” 古人鉴别石胆真伪 B 《天工开物》记载:造瓦“凡坯既成,千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
4、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 ,与造砖同法” 造瓦时浇水转釉后,铁元素主要以氧化铁形式存在 C 《抱朴子内篇》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 D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汞、金、银形成的合金可用于器物上镀金、银.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硫酸铜晶体(主要成分为CuSO4·5H2O)为蓝色,受热分解后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据此现象可以鉴别石胆真伪,故A正确;B.氧化铁为红色,造瓦时浇水转釉后,铁元素主要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颜色主要为青色,故B错误;C.曾青为硫酸铜溶液,把铁插入
5、到硫酸铜溶液后,铁能置换出铜,附着在铁的表面,出现铁赤色如铜现象,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故C正确;D.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说明汞容易与大部分普通金属形成合金,包括金和银,故D正确;故选B。 4.(2020·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根据如下框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强 B.在反应③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 C.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D.在反应①中只能用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答案】B 【解析】根据红色金属和蓝色溶液可知金属M为Cu,根据红褐色固体和加入KSCN后溶液为红色可知金属E为Fe。A.F
6、e的金属性大于Cu的金属性,所以Fe2+氧化性小于Cu2+,A错误;B.由流程可知X为FeSO4,反应③发生的反应为2Fe2++2H++H2O2=2Fe3++2H2O,若不加稀硫酸,可能发生:6Fe2++3H2O2=2Fe(OH)3↓+4Fe3+,故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B正确;C.Y中含有Fe3+,反应⑤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NH3·H2O 为弱碱,不能拆成离子形式,C错误;D.Cu转化为CuSO4,可以加浓硫酸,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也可以与稀硫酸和H2O2一起反应得到CuSO4,方程式为:C
7、u+H2O2+H2SO4=CuSO4+2H2O,D错误;答案选B。 5.(2020·四川攀枝花市·高三二模)化学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O制镁单质 B.工业上常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制NaOH C.工业上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和氢气 D.工业上制备粗硅的原料是石英砂和焦炭 【答案】D 【解析】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镁单质,化学方程式为:,而不是氧化镁,故A错误;B.工业上常用石灰乳与纯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制备NaOH,而不是钠与水反应,故B错误;C.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起还原剂作用的是碳和氢气反
8、应生成的CO,故C错误;D.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所以工业上制备粗硅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和焦炭,故D正确;故选:D。 6.(2021·浙江温州市·高三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取碘时,向干海带浸泡液中加强碱,目的是除去有机物杂质 B.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是重要的人工固氮方式 C.炼铁高炉中得到的是含碳2%~4.5%的铁水,其中炉渣沉降在铁水的底部以除去 D.氯碱工业中的电解槽常用到阳离子交换膜,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答案】C 【解析】A.大多数有机物可溶于强碱,所以可以用强碱浸泡除去有机物杂质,A正确;B.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氮元
9、素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工业上通常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从而实现人工固氮,B正确;C.炉渣的密度比铁水小,在铁水的上部,铁水在下方排出,C错误;D.氯碱工业中阳极产生氯气,为避免氯气与氢氧根反应,常用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生成的氢氧根移动到阳极,同时可以使钠离子移动到阴极,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7.(2020·江西南昌市·南昌二中高三月考)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氧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X为Fe2O3 B.“反应”步骤中加入NaHCO3溶
10、液后,溶液的pH增大 C.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2CO3 D.NaAlO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AlO2-+2H2OAl(OH)3+OH- 【答案】B 【解析】由工艺流程分析,向铝土矿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2O3不溶解,SiO2转化为硅铝酸钠,Al2O3溶解发生反应Al2O3+2NaOH===NaAlO2+H2O,过滤后得到含硅铝酸钠、Fe2O3的滤渣和NaAlO2的溶液,再向NaAlO2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生成Al(OH)3沉淀,过滤,将滤渣进行灼烧得到Al2O3。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滤后得到含硅铝酸钠、Fe2O3的滤渣,故滤渣中X为Fe2O3,A选项正确;B.向NaA
11、lO2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发生反应NaAlO2+NaHCO3+H2O===Na2CO3+Al(OH)3↓,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B选项错误;C.由B选项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2CO3,C选项正确;D.因为AlO2-为弱酸酸根,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AlO2-+2H2OAl(OH)3+OH-,因此NaAlO2溶液呈碱性,D选项正确;答案选B。 8.(2010·云南曲靖市·高三一模)2009年10月1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地燃放的焰火在寂静的夜空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画面,这是利用了一些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原理,如含有钙、钾、铜元素的化合物能产生砖红
12、色、紫色、绿色的火焰。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下列关于钙、钾、铜的冶炼方法正确是 A.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B.电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 C.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 D.电解法电解法热分解法 【答案】B 【解析】金属钙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来冶炼CaCl2Ca+Cl2↑,金属钾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来冶炼2KCl2K+Cl2↑,铜处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如CO+CuOCu+CO2,故答案为B。 9.(2021·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高三月考)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① ②
13、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常温下铁遇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Cu与稀硫酸不反应,而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
14、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C.②中在加热条件下,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SO2,故C正确;D.温度升高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2020·陕西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三月考)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答案】C 【
15、解析】A、根据反应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硫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正确;B、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正确;C、1mol硫酸铜可以生成0.5mol氧化亚铜,转移1mol电子,所以生成0.25mol氧气,选项C不正确;D、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11.(2020·河南信阳市·高三一模)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
16、FeCl3、CuCl2晶体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目前工业上冶炼Cu、Fe、Al时均采用热还原法 【答案】C 【解析】A. 铝对应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 Fe还可以形成复杂的氢氧化物,Cu可以形成碱式碳酸铜等,故B错误;C. 因为AlCl3、FeCl3、CuCl2的溶液加热时都水解生成沉淀和HCl气体,HCl挥发了,所以得到的是各自的沉淀物,因此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故C正确;D. 冶炼Al用电解法,Fe、Cu用热还原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C。 12.(2020·陕西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三月考)将质量
17、为32g的铜与150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Na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通入的O2体积为5.6L B.向反应后的溶液加NaOH,使铜沉淀完全,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mol C.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构成是5.6L的NO和5.6L的NO2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 【答案】D 【解析】32g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5mol;11.2L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设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
18、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则x+y=0.5,反应过程中铜全部被氧化成Cu2+,根据电子守恒有3x+y=0.5×2,和前式联立可得x=0.25mol,y=0.25mol;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z,NO和NO2全部转化为NaNO3,则根据电子守恒有0.5×2=4z,解得z=0.25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n(NaNO3)=0.5mol。 A.根据分析可知通入的O2为0.25mol,标况下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故A正确;B.当硝酸无剩余时消耗的NaOH最少,此时NaOH只与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OH)=2n(Cu2+)=
19、0.5mol×2=1mol,故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有0.25molNO和0.25molNO2,即标准状况下的5.6L的NO和5.6L的NO2,故C正确;D.由于不知道和铜反应后硝酸是否有剩余,所以无法计算硝酸的浓度,故D错误;故答案为D。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2分)铜是人类发现最早并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稀硫酸和H2O2溶解铜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子工业使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配制的FeCl3溶液
20、应保持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中Cu2+的浓度可采用碘量法测得: A.2Cu2++5I-===2CuI↓+I; B.I+2S2O===S4O+3I- 反应A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现取20.00 mL含Cu2+的溶液,加入足量的KI充分反应后,用0.100 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此溶液中Cu2+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1。 【答案】(每空2分)①Cu+H2O2+H2SO4===CuSO4+2H2O ②Cu+2Fe3+=
21、Cu2++2Fe2+ 酸性 抑制Fe3+水解生成Fe(OH)3 ③Cu2+ 0.125 【解析】①实验室使用稀硫酸和H2O2溶解铜片,反应中Cu被氧化为CuSO4,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②电子工业使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即Fe3+将Cu氧化为Cu2+,自身被还原为Fe2+,所以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Cu+2Fe3+===Cu2++2Fe2+,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因此配制的FeCl3溶液应保持溶液酸性,抑制Fe3+水解。 ③根据反应A.2Cu
22、2++5I-===2CuI↓+I,Cu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可知氧化剂为Cu2+。取20.00 mL含Cu2+的溶液,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后,用0.100 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发生反应:I+2S2O===S4O+3I-,则消耗n(I)=×0.100 0 mol·L-1×25.00×10-3L=1.25×10-3mol,根据碘元素守恒和化学计量关系,则20.00 mL溶液中c(Cu2+)= mol·L-1=0.125 mol·L-1。 14.(2020·青海西宁质检)(12分)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
23、)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吸收。 a.浓H2SO4 b.稀HNO3 c.NaOH溶液 d.氨水 (2)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稀硫酸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溶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试剂、现象)。 (4)
24、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从阳极泥中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5)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为SO2,可以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 (2)依据图示,泡铜中的Cu2O与Al高温下发生铝
25、热反应制得铜。 (3)熔渣B中含有铁元素的化合物,加入稀硫酸溶解,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检验Fe2+时,可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4)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同时,部分电能也转化为热能,a错;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b对;电解过程中Cu2+向阴极移动,c错;粗铜中Ag、Pt、Au的放电能力比铜弱,形成阳极泥,可以回收,d对。 (5)根据总反应,O2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答案】(每空2分)(1)cd (2)3
26、Cu2O+2AlAl2O3+6Cu (3)Fe3+ 取少量待测液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则含有Fe2+ (4)bd (5)4H++O2+4e-===2H2O 15.(16分)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O、Fe2O3、SiO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胆矾,并测定所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提供试剂:NaOH溶液、 H2O2溶液、 CuO 、Na2CO3) 完成下列填空: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按试剂加入顺序,w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
27、沉淀B的成分为_______。 (3)a操作依次为:加热蒸发、_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___。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4)欲检验溶液A中Fe2+的试剂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如果测定Fe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请简述配制中“定容”的操作:_____。 a NaOH(aq) b Na2CO3(aq) c 淀粉KI(aq) d 酸性KMnO4(aq)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的实验误差为1.5%,可能的原因是
28、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 (6)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孔雀石的质量分数为:,另一位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1)Cu2(OH)2CO3+4H+→2Cu2++3H2O+CO2↑ (2)H2O2溶液、 CuO Fe(OH)3、 CuO (3)冷却结晶(1分) 自然干燥(1分) 引流(1分) (4)d
29、1分)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5)a、d (6)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解析】m1g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O、Fe2O3、SiO2),加入稀硫酸过滤得到滤渣二氧化硅和溶液A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加入W为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pH沉淀铁离子,过滤得到沉淀B为氢氧化铁和过量的氧化铜,溶液B为硫酸铜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m2g,受热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固体m3g。 (1)碱式碳酸铜和
30、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故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2)按试剂加入顺序,w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其他杂志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沉淀B为Fe(OH)3、CuO,故答案为:H2O2溶液、CuO;Fe(OH)3、CuO; (3)从溶液B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直接加热蒸干会导致硫酸铜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的操作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为玻璃
31、棒,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自然干燥;引流; (4)溶液A中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a.NaOH溶液,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Fe2+与OH-反应生成Fe(OH)2,Fe2++2OH-=Fe(OH)2↓,Fe(O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OH)3,4Fe(OH)2+O2+2H2O=4Fe(OH)3,白色的Fe(OH)2沉淀变成红褐色Fe(OH)3,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3+与OH-反应Fe3++3OH-=Fe(OH)3↓,生成红褐色Fe(OH)3,两者反应现象干扰,不能检验该溶液
32、中存在Fe2+,故a错误; b.Na2CO3(aq)和亚铁离子生成沉淀,和铁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溶液浑浊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b错误; c.淀粉KI(aq)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溶液颜色相近不能鉴别亚铁离子,故c错误; d.酸性KMnO4(aq),因为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3+不能,故能够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Fe2+和Fe3+,故d正确; 如果测定Fe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故答案为:d;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33、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5)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应称量坩埚的质量,坩埚和晶体的质量,加热后坩埚的质量,加热后再称量一次坩埚的质量,判断质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及两次值是否相差不超过0.1g,所以至少称量4次;a.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硫酸铜分解,质量变化较大,导致结果偏大,a正确;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会导致晶体解热分解不完全,质量变化偏小,结果偏小,b错误;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错误;d.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导致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的x值偏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ad; (6)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沉淀Ⅱ为Fe(OH)3,所以胆矾中的铜元素不是都来自样品,因此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