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1全国高考真题地理汇编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单选题 1.(2019·天津·高考真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红旗渠干渠景观图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2020·浙江·高考真题)在工业领域,产业链是工业部门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的生产链。以往,我国部分工业园
2、区在招商时对投资企业不加选择。近年来,一些工业园区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其基本做法是选择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依据产业链选择投资企业。完成下面小题。 2.采用产业链招商时,首要关注引进企业的( ) A.产品种类 B.生产技术 C.经营规模 D.品牌效益 3.采用产业链招商的主要影响有( ) ①促进园区企业生产分工协作 ②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③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④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全国·高考真题
3、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
4、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全国·高考真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8.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9.该产业布局
5、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21·浙江·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10.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
6、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工程I、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13.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
7、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错。故本题选择A。 2.A 3.C 【解析】 2. 在工业领域内,产业链是工业部门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的生产链,投入产出联系表现为一个工
8、厂的产品是另一个工厂的原料,因此采用产业链招商,首先要关注产品种类,A正确。生产技术、经营规模、品牌效应和具有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的生产链的形成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3. 采用产业链招商,选取主导产业后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企业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会促进园区内企业生产分工协作,①正确;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产业链招商主要目的不是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②错误;采用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产业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企业之间关联性较强,采用产业链招商对促进产业结构不会多元化作用不大,③错误;采用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
9、产业设计产业链,企业之间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生产,因此可以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④正确。C正确。故选C。 4.C 5.B 6.C 【解析】 4.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 5. 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提高耕地
10、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所以选B。 6.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7.D 8.C 9.A 【解析】 7. 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
11、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8. 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
12、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9. 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D 11.D 【分析】 10.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
13、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11.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湖北省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好,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将GDP总量乘以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无法获知农业基础好差,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 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 12.D 13.A 【解析】 12.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 1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6 / 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