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材第93~95页例2及“想想做做”。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画“正”字的方法。
一、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
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2、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
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
(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有几颗?
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老
3、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指出: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
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
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赢
输
平
( )次
( )次
( )次
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
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
5.整理填表。
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
集体交流结果,提问: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
4、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
( )人
( )人
( )人
( )人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
6.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交流,生1: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生2: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班级课程表。
(2)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一个方块表示1节 。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
5、体交流,各有几节?
(4)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5)小结指出: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水果图,师: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
(2)师:分组活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3)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