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解除油粉配方成份分析, 除油原理及生产工艺 导读: 本文具体介绍了电解除油粉研究背景, 除油影响原因, 参考配方等, 本文中配方数据经过修改, 如需更具体资料, 可咨询我们技术工程师。 电解除油粉为白色碱性混合型粉体, 高效低泡。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 专业从事电解除油粉成份分析、 配方还原、 研发外包服务, 为电解除油粉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处理方案。1 背景 除油是金属零件电镀和涂装前关键工序, 除油效果会直接影镀层和涂层质量。传统高温化学除油、 有机溶剂除油、 电化学除油、 高温碱液除油等工艺因成本高、 能耗大、 污染重、 操作环境差等原因逐步被碱性除油粉替换, 使油污自动
2、从金属表面剥离, 并能将其皂化, 预防二次污染。含有清洗温度低、 时间短、 无污染, 可大大节省能源和改善操作环境,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2 除油粉配方机理 除油清洗原理就表面活性剂去污作用。实际上是利用其表面张力分散、 增溶、 润滑、 渗透等性质, 即利用活性剂分子能在吸附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以及形成胶束等特征来达成去污作用。去污情况大致分三步: 1) 油污被表面活性剂所润湿、 渗透, 使油污与金属面引力松开; 2) 经过机械搅拌、 受热等方法, 加速油污脱离金属表面; 3) 油污脱离金属表面, 在助剂作用下浮于洗液上层, 完成洗涤作用。3 除油能力影响原因温度和浓度是影响除油效果两大关键原因(
3、见下图)。除此之外, 选择合适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并迸行合理搭配也非常关键。 1) 表面活性剂选择, 关键考虑其对油污吸附性、 渗透性、 润湿性、 乳化性、 分散性等, 并依据其物性与低混下去污力关系来确定。通常一个表面活性剂不能同时含有上述性能, 故要依据表面活性剂实测结果,选择多个活性剂复配, 以达成所需物性和去污效果, 表面活性剂物性与其结构相关。2) 助洗剂选择, 碱性除油剂性能即使关键决定于表面活性剂, 但选择合适种类和配比助洗剂,对提升除油效果是关键。助洗剂作用有: 降低除油液表面张力、 起缓冲作用、 作为水质软化剂、 作为金属缓蚀。4 表面活性剂 不一样表面活性剂对油污除油能力是不
4、一样, 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固体油污有很好除油能力, 低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温下含有较高除油性能。金属除油粉通常使用复配技术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一个或多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这么一来,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消除或提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复配可合适改变复配物浊点, 也使除油能力有所增加。 5 电解除油粉配方参考配方1成份质量百分比成份说明碳酸钠35.0-40.0%碱性物质氢氧化钠16.0-21.0%碱性物质偏硅酸钠20.0-25.0%助剂三聚磷酸钠10.0-15.0%助剂次氮基三乙酸纳1.0-4.0%络合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方2成份质量百分比成份说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0-7.0%表面活性剂焦磷酸钠60.0-70.0%重金属离子络合剂苯甲酸钠5.0-8.0%防腐剂硅酸钠7.0-10.0%助剂碳酸钠8.0-12.0%助剂氢氧化钠5.0-10.0%强碱 经过对化工产品配方分析还原, 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发展水平, 实现知己知彼; 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 取得悉识产权; 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觉问题、 处理问题。经过对化工产品配方改善, 配方研发, 能够加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提升市场竞争力, 所以, 对于化工产品分析、 研发已变得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