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概念采取搜集资料、 调察访问、 地质测量、 遥感解译等方法, 查明场地工程地质要素, 并绘制对应工程地质图件, 称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第二节、 内容一、 地形、 地貌1) 调查地形形态及改变情况。通常可分为: 分水岭、 山脊、 山峰、 斜坡、 悬崖、 河谷、 阶地、 冲沟、 洪积扇(锥)、 残丘、 洼地等。依据坡角大小, 地形可分为缓坡(坡度i15)、 中坡(15i40)、 陡坡(40i70)、 陡崖(70i90)。2) 调查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分析各地貌单元发生、 发展和相互关系, 并划分个地貌单元分界线。3) 调查地貌特征及其与岩性、 结构和不良地质现象联络
2、4) 调查植被性质及其多种地质要素之间关系。5) 河谷地貌是测绘调查关键内容之一, 应着重调查河漫滩位置及其特征, 有没有古河道、 牛轭湖等。(在平原地域流淌河流, 河曲发育, 伴随流水对河面冲刷与侵蚀, 河流愈来愈曲, 最终造成河流自然截弯取直, 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 原来弯曲河道被废弃, 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形状恰似牛轭, 故称之为牛轭湖。)二、 地层岩性1、 沉积岩地域(1) 了解岩相改变情况、 沉积环境、 接触关系, 观察层理类型、 岩石成份、 结构、 厚度和产状要素。对斜坡和坝基地段应注意软弱夹层或遇水易软化岩石稳定性, 必需时应单独划分为一个特殊单元, 然后绘制地层岩性剖面
3、图, 以了解其改变规律和相互关系。(2) 中国西南、 中南地域岩溶分布普遍, 应了解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形态大小、 形状、 位置、 充填情况及岩溶发育与岩性、 层理和结构断裂等关系。2、 岩浆岩地域1) 应调查其类型、 形成年代、 产状和分布范围。岩石结构、 结构和矿物成份及原生和次生结构特点。2) 与围岩接触关系和围岩蚀变情况。3) 岩脉和岩墙等产状、 厚度、 与断裂关系以及各侵入体穿插关系。3、 变质岩地域1) 了解变质岩变质类型和程度, 并划分变质带。2) 确定变质岩产状、 原始成份和原有性质。3) 了解变质岩节理、 劈理、 片理、 带状等微结构性质。三 地质结构1) 了解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结
4、构性质、 类型、 规模、 产状及岩层接触关系。2) 研究新结构运动性质、 强度、 趋向、 频率, 分析升降改变规律及各地段相对运动, 尤其是新结构运动与地震关系。3) 调查节理产状、 性质、 宽度、 成因和充填胶结程度。四 第四纪地质了解其成因类型、 土工程分类及其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改变规律; 了解土物理、 水理、 化学和力学性质; 特殊土及地域性土研究和评价。五 地表水及地下水了解河溪等地表水水位、 流量、 流速、 冲刷、 淤积、 洪水位与淹没情况; 地下水类型、 化学成份与分布情况、 补给与排泄关系、 埋藏深度、 水位改变规律与改变幅度及对工程影响。六 不良地质现象1) 调查滑坡、 坍毁、
5、 岩堆、 泥石流及移动沙丘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范围、 形成条件、 发育程度、 分布规律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2) 当岩基裸露地表或靠近地表时, 应调查岩石风化程度、 风化层厚度、 风化物性质及风化作用与气候、 地形、 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关系。七 建筑砂石料 调查石料名称性质、 风化程度、 裂隙发育程度等; 调查砂及碎石料级配、 成份、 形状及分布情况等; 调查粉土及粘性土料成因及分布、 物理力学性质。八 工程经验九 地震 确定场区所属烈度范围及大于7度烈度界线。第三节、 方法1、 相片成图法: 拍照片2、 实地测绘法: 1) 路线法2) 布点法3) 追索法第四节、 调查范围百分比尺精度通常地, 范
6、围小、 百分比尺大, 测绘愈具体, 地质剖面分层以及各工程地质要素区分和标示也愈具体, 在地质图上就能表示出更多地质界线和接触关系等信息。其影响原因包含: 地域工程地质研究程度、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 工程勘察阶段、 设计建筑物类型, 研究区大小以及交通和露头情况。测绘范围应稍大于建筑面积, 方便与处理实际问题。对于测绘百分比尺,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可选择1:5000-1:50000; 初步勘察阶段可选择1:-1:10000; 具体勘察阶段可选择1:500-1:; 工程条件复杂时可合适增大百分比尺; 对工程相关键影响地质单元体(滑坡、 断层、 洞穴、 软弱夹层)必需时可采取扩大百分比尺表示。航片百分比尺宜采取1:25000-1:100000, 热红外百分比尺不宜小于1:50000; 陆地卫星摄像宜采取不一样时间, 各个波段1:250000-1:500000黑白相片和假彩色合成和其她增强处理图像。建筑地段地质界线、 地质点测绘精度在图上误差不硬超出3mm,其她地段不应超出5mm,划分单元最小尺寸为2mm.为了达成精度要求, 通常采取比提交成图百分比尺大一级地形图作为底图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