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不同的方向看微课指南
课 题
从不同的方向看
课 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邵 敏
时 间
2016年12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能根据三种形状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会根据某几何体的某二种形状图 ,找出满足条件的小正方块的数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
2.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
2、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从上面看的形状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形状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从正面看与从左面看的形状图。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
教学方法
操做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
3、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也说明了观察物体是有讲究的,《从不同方向看》这节课就是学习和研究观察物体的数学方法。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如图的几何体,分别画出你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
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图。
第四环节 问题探究
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
4、成,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
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形状图。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用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形状图。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学生在情境的诱导
5、下,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顺利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
由于问题层次清晰,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学生较为顺利的获得了三种形状图,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以致用,感受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的不同性。
本问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可以进行灵活的处理,如果学生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建议还是让学生先自己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在通过观察解决;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说收获和疑惑
6、
巩固练习
小结及作业
习题作业: 习题1.6数学理解 第2,4题
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节课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
7、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的学习数学。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看,可以自由走动,离开座位去观察,这样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探索机会,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意识,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把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机会充分让给了学生,改变以往教师灌输,一人讲,全班听的局面。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努力去探寻知识的奥秘。
本节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由观察模型、搭建模型、画出三种形状图 ,到脱离模型、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搭模验证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