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活动:手影游戏
宜昌市国姿幼儿园 杜 丹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歌,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过玩手影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生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活跃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
1、 教师将投影仪的光线投射到墙壁上,然后边表演手影边引出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今天,我要和小朋友玩手影游戏,你们看,我在什么地方表演手影?”;
2、
(2)“看,我用手变出了什么?(小猫)它在干什么?”;
(3)“我又变出了什么? (小狗)它在做什么?”;
(4)“这是谁啊?(小兔)它又在干什么呢?”
2、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我在墙壁前,表演一双手。
变小鹿,跳跳跳,
变小狗,啃骨头,
变小猫,喵喵喵。
太阳公公回家去,
喜欢它们全抱走。
3、“太阳公公回家去,喜欢它们全抱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光源就不会产生影子);
4、幼儿边玩手影,边学习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一边玩手影,一边朗诵诗歌,多有趣呀!我们也来仿照这首诗歌编诗歌吧!”;
2、教师示范仿编诗歌;
3、1)教师表演手影:狐狸、鸭子、大雁,请幼儿说出它们在做什么或怎么样?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编出诗句,并朗诵给幼儿听:
我在墙壁前,表演一双手。
变狐狸,真狡猾,
变鸭子,嘎嘎嘎,
变大雁,往南飞。
太阳公公看见了,
对着我们点头笑。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请幼儿在座位上任意表演各种手影,并考虑仿编相应的诗句,要求编出的诗句上口、好听;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请个别幼儿到投影仪前表演动物手影,并编出诗句,请全体幼儿学说其中的精彩诗句;
(3)“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手影,太阳公公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动动脑筋编出结尾句吧!”;
(4)
4、师生讨论,从中选出恰当的诗句,并整理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①我在墙壁前,表演一双手。
变螃蟹,横着走,
变乌龟,慢悠悠,
变蜗牛,到处走。
太阳公公真高兴,
夸我有双灵巧的手。
②我在墙壁前,表演一双手。
变小桥,晃悠悠,
变剪刀,真灵巧,
变小花,戴头上。
太阳公公真高兴,
夸我有双灵巧的手。
4、幼儿边做手影,边朗诵共同仿编的诗歌;
(四)教师总结,带领大家到户外玩“踩影子”的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踩影子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之一,教师因此受到了启发,生成本次教学活动。
当孩子们看到老师在墙壁前表演的手影时,一个个顿时兴
5、奋起来,这个说:“看,小猫在摇尾巴呢!”那个说:“小狗来啦”……平时一开展语言活动就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从孩子们那散发着光芒的眼睛里,我读懂了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
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孩子们感兴趣,所以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一个个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个个形象的小手影呈现在墙上、一句句符合范例格式的诗歌跃然纸上。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领悟到:
1、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和积累,只有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2、选材决定活动的成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正确的活动主题为活动的成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因此,确定主题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
3、在操作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在孩子的操作中,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台来,在投影仪的光线下比划比划,看看自己做的手影到底像不像,避免因为没有机会做手影而影响孩子继续参与活动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