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学生姓名班级普通班学科物理年级初三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中考专题突破上课时间2017.4.25同步教学知识内容浮力复习目标v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v 掌握计算浮力的一般方法。v 了解浮力的应用。v 掌握用浮力知识计算密度的几个规律。教学过程一、知识要点再现二、重点内容分析1、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GF浮GF浮(4)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F浮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2、 G 液物 液 物F浮G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液 =物 ;V排=V物漂浮液 物;V排V物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液与物 。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 =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3、漂浮问题
3、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4、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
4、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5、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计算浮力方法: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F浮=G排 或F浮=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
5、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三、指点迷津v 解决浮力问题的基本思路:四、典例欣赏例1、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会出现( )A 排水量变小 B 排水量变大C 船体下沉一些 D 船体上浮一些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静止时( ) A、沉入水底 B、仍然漂浮 C、刚好悬浮 D、无法判断例3、一物体在空气中称重8N,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称重6N。则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课后作业用钢丝绳吊着圆柱形石料从空中开始始终以0.1m/s的速度放到河底,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钢丝绳拉力F随时间t变 化的图像。求:(g=10N/Kg) ( 1)小石料的质量; (2)完全浸没后,石料所受的浮力;(3)圆柱形石料的密度;(4)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