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6KB ,
资源ID:946180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4618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节俭意识和其他》翻译心得.doc

1、议论性散文翻译一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一、 议论性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表现手法阐发议论。它一方面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另一方面它又是“散文”,在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时又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的体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又不同。它一般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生活和社会的感悟,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它没有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来组成全文结构。总体来说议论性散文有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在语体风格上议论性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强

2、调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幅幅画面,将自己的论点,论证方法展现其中。而在论证结构上,其有一定的论证结构,但是不严格,主要以作者内心的感受为线索。 二、 议论性散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翻译时要注意议论性散文的文学性语言特征,结构要有一定的层次,但不可过于僵化而陷入议论文的条分缕析的模式中去。 三、 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节俭意识与道德行为》从文体上判断是议论性散文,这是我们翻译的第一步,只有弄清楚了文体,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语气和词语,结构等。接下来重要的一点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倡导“

3、节俭”,反对浪费。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完全说理的层面,而是就该话题深入挖掘,将节俭意识上升到道德行为的层次,突出用道德对人们的浪费行为加以约束。本文结构清晰而不僵硬。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还有引用论证等。所以在翻译该文时,我们要符合本文质朴平时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最后能够再现本文呼吁节俭,讽刺浪费和社会不公现象。 四、 本文翻译的翻译的体会:戴着镣铐跳舞,形散而神不散。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翻译成另一国文字, 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张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4、若能将冰心的散文英译达到“化境”, 那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钱钟书,林纾的翻译,1979,62) (一)、结构严谨,行文优美。 例1、一是人们为果腹度日而节俭,一是人们因衣食无忧而节俭。前者节俭迫于生活的压力,限于物质层面;后者节俭则为美德,已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 学生译:One is to satisfy one’s hunger, the other is to set up for life. The former frugality is limited to the material level under the pressure of life but the latte

5、r one is kind of virtues and has been lifted up to a spiritual level. 老师译: In one, it is observed by people who have to struggle for their physical survival, and in the other, by those who live free of worries about food or clothing. The former group does so as a daily necessity under the pressure

6、of subsistence, suggesting a focus of their economy on material supplies, while the latter group does so as a virtuous trait, their conduct thus ascending to a moral altitude. 对比:这两者的翻译都将原文的行文结构翻译出来了,学生译:one…the other…. The former…,the latter. 老师译成:In one…and in the other. The former group does so

7、…the latter group does so.虽然两者都将句型结构和层次表现出来了,但是学生译的比较呆板像产品说明书,而老师通过“重复”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原文的韵律美。 例2、首先…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其次…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再次…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太明显。 学生译:Firstly… it doesn’t work well; Secondly…it will not work well; Thirdly…it also loses its social function. 老师译:For the really industrious population,…have

8、 little significance;For those big money earners…see no need for austerity;For those who go after wining and dining at public expenses…it would not have much effect. 对比:这两段翻译中,学生翻译成了firstly, secondly, thirdly.而且后面的“效果不会很明显”,句型结构是单一的,这样的翻译更接近于议论文,少了议论性散文的形式美,老师在翻译的过程中将“首先,其次和再次”翻译的不露痕迹,后面一句话的形式也很多变。

9、 例3、有权而从不行使“浪费”权利者,有钱而从不挥霍无度者,甚至将己之钱财献给公益事业者,时有所闻。 学生译:Those potentates never abusing their power and rich men never wasting money and even donating them to the poor are of heard. 老师译:Those who are in the position of power but never abused their convenient access to extravagance, or those who are

10、 in possession of affluence but always remain on guard against prodigality while being generous in charitable donations. 对比:这一句话的翻译主要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的。这句话的结构对仗形式很工整,那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再现原文的语言还要再现原文优美的结构。很明显这句话的翻译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让读者看到了散文句子回环反复的韵律感。 (二) 、诗歌翻译的注意点。 另外这篇散文的一大亮点就是引用中国的古诗文进行说理,但是却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在这篇散文中就有两大翻译难点

11、既要把诗歌原来的意义,形式翻译出来,还要将其在上下文中新的意义翻译出来。 诗歌是汉语文章中最难翻译的体裁之一因为其具有高度凝练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和小说、戏剧、散文等的翻译不同,诗歌翻译不仅需要表达出作者的交际意图之外,还要按照译语的方式通过押韵、遵守音步韵律等方式来还原原诗的意象,表达原诗的美感。目前在国内,专门从事诗歌翻译实践的人不多,而在从事诗歌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就更少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从事诗歌翻译的著名学者为许渊冲。许教授在《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中用数学公式表示科学为1+1=2即内容等于形式。而艺术的数学公式则是1+1= 3,即内容大于形式(许渊冲,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2002(4))

12、可见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仅仅翻译出原文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许渊冲总结出中国学派译论“美化之艺术。“美化之艺术”又可以解读为:“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化”指等化、浅化、深化 ; “之”指知之、好之、乐之 。“艺术”指“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意似”是译诗的低标准“意美”是译诗的高标准,“三美”才是最高标准。许教授认为,意美在翻译中是最重要的因素,音美次之形美又次之(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教授将诗歌翻译以美学的高度,“信”在诗歌翻译中,不是很重要,“雅”才是最重要的,意象美,意境美

13、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周老师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注意诗歌本意的翻译,还要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翻译,因为作者赋予这些古诗新的意思。 文中引用了四首古诗,分别是《悯农(其一)》、《悯农(其二)》、《蚕妇》和《陶者》,除了《悯农(其一)》唐李绅《悯农》(其一),而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按照其本意翻译,注意:意美,形美和音美。但是还有些古诗的诗句如“粒粒皆辛苦”者, 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收获魔幻般的惊喜,这些很明显不能翻译成原来的意思,我们具体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学生译:Hoeing millet in mid-day heat, S

14、weat dripping to the earth beneath. Do you know the food on your plate? Each grain was hard-earned. 老师译:At noon they hoe up weeds / their sweat drips on the soil / Who knows the rice that feeds / Is the fruit of hard toil? 对比:这首诗的翻译中,两者都把意象和大概意思翻译出来了,但是学生的译文没有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字数相等的原则,没有注意“音美”和“形美”。 例2、宋张俞

15、《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学生译:A Silkworm farmer, poet Zhang Yu(Song Dynasty) wrote that: “ Yesterday she went to the fair in the town; Her hanky wet with tears on her way back; She saw this or that one don a silk-gown;Yet none is a silkworm farmer, alack!” 老师译:The Silkworm Woman (i.e. I wen

16、t yesterday to sell silk in town / I had my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 / I found those people who are dressed in silk / Had never done a silkworm breeding task) by Zhang Yu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对比:老师的译文和学生的译文有几个不同点,首先学生虽然注意到了字数对等的原则,但是翻译的诗歌字数较多,不够凝练,老师的译文省略了动词,名词但是也能看得懂,如“I had my

17、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和“I had my kerchief wet with tears when back”,学生的译文显得冗长。另外学生的译文用she做主语,但是后面主语又不统一了,诗歌结构有些混乱。而老师译文一直以第一人称做主语,一目了然。 例3、诗歌所透射的无非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二)和“屋上无片瓦”的残酷现实以及以剥削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制度下贫苦劳动者的生活写照。 学生译:The two sentences just reflect the cruel reality and poor farmers’ li

18、ving condition under the social system with exploitation as its main feature. 老师译:who inhabited cottages absent of a tiled roof, or even starved to death though they were industrious, leaving no land uncultivated. 对比:这句话的翻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是所有引用的古诗文都需要直译,如果这里还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二)和“屋上无片瓦”中的古诗文译出来,就

19、显得冗长,而且读者也很难理解,这里第一个翻译考虑了回避这个问题,第二个翻译老师是将其意思翻译出来。 (三)、相关翻译技巧的运用:省译,增译,直译,意译等。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利用增减词、词性的转换或修辞手段使文字更具感染力, 并使英译文既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又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 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 省译的运用: 例1、明星做广告就那么一颦一笑,足以令最基层的劳动者数辈人瞠目结舌。 学生译:Every twinkle and smile of the superstars in the advertisement can make so much money that se

20、veral generations of grass-root labors will stay dumbfounded. 老师译:Or superstars who, by a single appearance in a commercial, can rake in a staggering amount that could stun the lowest strata of the working class. 对比:对比这两个翻译,老师将“一颦一笑”,“数辈人”都没有翻译出来,之所以没有翻译“一颦一笑”,因为这里作者对明星持否定态度,暗讽其赚钱太容易,而学生译得有夸赞明星的意味

21、所以这里应该采取省译的手法。“数辈人”在这里属于大家都明白的信息,也是非重点信息,因此也不需要翻译出来。 增译的运用: 例2、人之初接受节俭的教育大多是从唐李绅《悯农》(其一)诗开始的。 学生译:People’s initial education of fruga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renowned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called Sympathy for the peasants by Li Shen. 老师译:In Chinese culture, people gain their initial awarenes

22、s of frugality mostly from their introduction to the poem Sympathy for Farmers (No. I) by Li Shen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对比:对比学生的译文和老师的译文可以发现,老师加了个大前提:In Chinese culture,另外作者对《悯农》(其一),还有李绅的身份和生活年代。这是译者考虑到了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差异,考虑到了受众的感受。 直译的运用: 例3:从经济学的角度,所谓的“粒粒皆辛苦”早已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生译:Economically spe

23、aking, the so-called description “Each grain was hard-earned” has had a qualitative change. 老师译: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fruit of hard toil” can underg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nature. 对比:这里的“粒粒皆辛苦”两者都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但是我觉得老师译的直接是引号加译文有点突兀,我选择在前面加了个description.这样就自然点了 意译的运用: 例4、“粒粒皆辛苦”者,广义上

24、讲应指所有劳动者。 学生译:“All grains are full of hard work” should include all labors. 老师译:Broadly speaking, the industrious population as a term should denote the entire working class. 对比:这里的“粒粒皆辛苦者”学生仍采取了直译的方式,但是很容易让人看不懂,老师这里采取了意译的方式,将“粒粒皆辛苦者”译成“industrious population”,简洁易懂也贴近实际意义。 (四)、翻译过程中情感的处理。 例1、 而

25、且还可能会从李绅《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感受到粮食从种到收所带来的魔幻般的惊喜! 学生译:Instead, they could got ecstasy when they learn Li’s another poem saying that: “The farmers sow a seed in the spring and will have a good harvest in the Autumn.” 老师译:who could even adversely feel a stupendous joy at the scenario of grain cultiv

26、ation as described by “A seed is planted deep in spring//With myriad grains reaped in autumn”, the two poetic lines in Sympathy for Farmers (No. II) by the same poet. 对比:这里的译文两者都将原诗体现的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来,一粒粟与万颗子,老师的翻译更为形象化,直接译成“万颗子”而没有像学生一样译成“大丰收”,更能体现城市小孩的惊喜之情。 例2、 某些“大款” ;明星做广告就那么一颦一笑 学生译:some tycoons;E

27、very twinkle and smile of the superstars 老师译:some wealthy people;superstars who, by a single appearance in a commercial 对比: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款”和“一颦一笑”这里都有贬义的意思,学生将“大款译成”tycoon”更有讽刺意味,而老师将“一颦一笑”译成“a single appearance”更表现出了其赚钱的容易性与广大贫苦人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3、 从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等物质的层面倡导节俭对于什么样的人群可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呢? 学生译:Who can lea

28、rn from the act of advocating frugality at the level of saving food, water and electricity? 老师译:If frugality was to be advoc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zing food, water or electricity as material resources, how could it achieve a desirable educational purpose for the public? 对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

29、偏差,我理解成一个问句,其实它是一个反问句。句意理解错误,这句话就翻译错了。反问句的这个句式,今后我们可以借鉴“If …how could…?”“起到警示作用可理解成收到“教育的效果”这样就可以翻译了。 五、 译后语。 英国散文翻译家Hilaire Belloc 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这样最难的就是将原语言的“魂”,即意义和神韵也要一起在译文中体现。在做翻译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行文特点。比如本文是议论性散文,翻译时既要做到结构严谨,也要做到语言优美流畅。这就让翻译这一类散文变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因为这类散文最能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特色。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耐下心来,才能演绎最动人的舞蹈,获得正真的“复活”。 参考文献: [1许渊冲. 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2( 4) . [2]许渊冲. 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2) . [3]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A] . 旧文四篇[ C]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6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