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研修课教案
贵池区梅龙中学 鲁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2、通过比较,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3、通过仿写,内化情感,引导学生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江南的雪对孤独感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欣赏一组很美的画面(幻灯片1)。是的,雪洁白的,雪景是壮丽的,谁能说说有关雪的诗句呢?(幻灯片2)
齐读“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幻灯片3)
这是马来西亚
2、诗人江天的诗《鲁迅赞·有一个人》中的一小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读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鲁迅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背景的故事。(幻灯片4)
师: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更深地了解鲁迅先生。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共同评价、校正:提示:前3段语气轻柔、平缓;
后3段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的读
3、音及意思。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幻灯片5、6)
3、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穿插朗读。(幻灯片7-14)
四、分析文章写法,感受美的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文中描绘了江南和朔方两种不同的雪。南北两种雪有什么不同?例如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本身的特点。
但是,鲁迅当时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为什么又要花大量的笔墨描绘江南的雪呢?(幻灯片15、16)
A、衬托朔方的雪的孤独处境
江南的雪所处的环境是美丽热闹,充满生机的。有色彩艳丽的花草、有嗡嗡的蜜蜂,有快乐的孩子们甚至还有谁家的大人,他们陪伴着他,嬉戏、
4、玩耍。
朔方的雪则是孤独寂寞的,所处的环境是冷清的,死寂的。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决不粘连,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江南的雪越是快乐热闹,就越衬托出朔方雪的孤独寂寞。
B、衬托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
同样是在晴天之下,江南的雪变成不知道算什么,朔方的雪却蓬勃奋飞,灿灿生光,而且使得整个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面对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它无所畏惧,毫不妥协。虽然孤独,但战斗不止。这种精神是作者所要赞美的。
(1)对故乡美好快乐生活的怀念。(学生如果不提到也无所谓,不刻意引导)
(2)衬托朔方的雪的孤独处境,衬托朔方雪的战斗精神
2、是啊,正是在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朔方的雪
5、的赞美和讴歌,但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仅仅是赞美雪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本文时作者自己的处境。(幻灯片17、18)
大家还记不记得《风筝》,它就写于《雪》之后的一个星期,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学生齐读):“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那种寒威和冷气使鲁迅觉得非常的——孤独。
3、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雪的孤独其实正是鲁迅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刻。那么,鲁迅在孤独中沉沦了吗?(幻灯片19)
6、
没有,他要向朔方的雪一样,即使在致命的晴天之下,只要有旋风,就蓬勃的奋飞,而且使得整个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齐读)
4、为什么说雪是雨的精魂?(幻灯片20)
因为雪是雨经历了严寒之后变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的不屈的抗争的灵魂会永远闪耀在天际。
五、模仿诗歌写作,走向美的人生(幻灯片21)
这就是朔方的雪,是抗争的精神,是不屈的灵魂,这也是鲁迅的内心独白,是鲁迅的人生选择,他要像这朔方的雪一样,在晴天之下灿灿的生光,而且使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闪烁出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
那么,当我们再来读江天的这首诗时,我们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类似的感受呢?请模仿这一节诗,写下你此刻内心最深的感受。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
学生仿写,请一两位读一读。(如:痛苦化为斗志,胆怯也变得勇敢)
说的真好,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痛苦打击时,想想鲁迅,也许又会得到前行的力量。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段江天的诗,希望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会有帮助。(幻灯片22)
(齐读)读点鲁迅/你的生活/ 将充满活力/读点鲁迅/你的生命/ 将感到充实/读点鲁迅/你将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