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1KB ,
资源ID:945397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4539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新童谣”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实践结题报告究和实践结题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童谣”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实践结题报告究和实践结题报告.doc

1、新童谣”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实践结题报告 一、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爱的缺失也越来越严重,而爱的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对学生社会道德品质的正确形成埋下了隐患。但如何让孩子学会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一首好的童谣就像是一座和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吟唱和唱编新童谣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它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拉近家长与孩子们的距离——创编新童谣活动创造了一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 二、问题提出的意义及依据 1、“爱”缺失的教育问题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

2、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的大人们都围着他们转。平时,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劳动都不沾手,养成了他们只知接受,不知付出的坏毛病。在他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对他们付出了很多的爱,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更别提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让别人感受自己的爱了。爱的缺失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对学生社会道德的正确形成埋下了隐患。 2、“爱”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证明,爱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在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爱像阳光雨露对禾苗一样重要。缺乏爱的人生就想生长在黑暗中的禾苗一样,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爱”是最普通的,也是最必要的。人类之所以得到传承、

3、繁衍,全然来自于“爱”这个亘古不变的东西——爱能化解战争,爱能产生发明创造,爱能起死回生,爱能使冰山融化、大地回春…… 3、“爱”是可以传递的 苏格拉底认为“爱”是一种美德,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更是可以传递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并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爱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的研究 童谣是我国传统民间歌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同时兼有文学、音乐和游戏等形态特征,它既能使少儿在吟诵过程中认识事物,学到知识,懂得人伦道德、处世哲理,又能在一种嬉戏的气氛中尽情地流露出少儿的自然天性

4、从而达到健康身心,启发人生的作用。 童谣可以成为我们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可以通过童谣的赏析、吟诵、唱编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是因为: (1)童谣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最注重德育的教育,把德育融在经典的诵读之中。例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弟子规》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一个人最重要的应该具备的是什么。这些是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到

5、了今天,我们渐渐的疏忽了它对一个人的教育与内化作用。不过我们也时常听到脍炙人口的新童谣回响在我们的校园—— “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一首首不同时期的童谣,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童谣中包含了无限的德育资源。 (2)孩子们对童谣有很浓厚的兴趣。 新童谣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好的载体,它是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的,适合儿童的趣味,符合儿童的想象,写出儿童的感觉,生动反映儿童的生活。童谣是童年的诗,童谣是孩童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这样的教育载体不是老

6、师、家长的说教,孩子们乐于接受。同时,它体现与时俱进和“三贴近”的精神,即用学生的大脑去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需要去思考、让思想道德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会有效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新途径。 四、研究过程及具体操作 1、在吟诵童谣中感受爱 关于爱,当代德国心理分析家佛洛姆曾说过:“爱是艺术,需要知识与努力,因此爱是需要学习的。”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选择吟诵童谣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爱,

7、恰好解决了隐藏教育意图,同时让学生快乐接受爱的教育的问题。因童谣作品中富含丰富的“爱”的营养,同时朗朗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为此,我们通过晨会、班会、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橱窗板报等载体,开展“吟谣、赏谣”交流活动。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的交流,在“学诵优秀童谣”和“童谣背后的故事”等系列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优秀童谣丰富的内涵、美丽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无限的情趣,爱的感受在童谣中变得那样妥贴、自然、无痕。   当孩子大声吟诵着“秋风起,天气变,一个针,一条线,急得俺娘一头汗。娘啊娘,这么忙?我给我儿做衣裳。娘受累,不打紧,等儿长大多孝顺。”那质朴的

8、语言、鲜活的细节,母亲辛劳的身影会跃然眼前,对母亲浓厚的情感在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心中激荡。   “一年级,一年级,老师提醒要添衣;二年级,二年级,课间一起玩游戏;三年级,三年级,会话用了ENGLISH;四年级,四年级,道德品质“好来西”;眨眼进了五年级,师生情谊长相宜;不管升到几年级,永做您的好桃李!”诵读着这样的童谣,难道孩子心中不会浮现和老师相处的情景?难道不会感动于老师的爱? 在孩子们吟诵着一首首经典的童谣,或感动,或兴奋,或幸福,或忧伤,那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成爱的洪流。“爱”的感觉在孩子们心中涌动,“爱”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真实:当你出生后,有父母的疼爱;当你走进学

9、校后,有老师的仁爱,同学的友爱;当你遇到困难时,有朋友的关爱……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有爱。 2、在唱编童谣中学会爱 童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诵读童谣,感受爱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自创自编童谣,让学生将无形的爱,融入童谣,在唱编童谣中学会爱。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活动不成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我把童谣唱编放入一个个精心设计好的教育平台中来,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受到感染教育,并把教育后的感受通过童谣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活动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1)课堂教学中唱编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唱编童谣的丰富源泉,我们

10、鼓励学生自创自编童谣,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内容融入童谣进行传唱,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在童谣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的内容大多充满“童趣”“童心”,有动手实践的可能,如“我是小主人”“客人来了”“春天里的活动——放风筝”等。关于安排的植树节活动,我们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用种花代替。你看,松土的,挖坑的,扶正花的,拿着水瓶等着给花苗浇水的,还有那些动口不动手的指点者,好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啊。在大家的努力下,花苗终于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安心地呆下了。可孩子们还是那么的激动,一会儿看看别人种的花,一会儿摸摸花叶,一会儿用手碰碰花盆中的泥土,一会儿闻闻花叶的清香…

11、…孩子们创作出了带有劳动快乐情趣的《小朋友去种花》:风儿吹,阳光照,小朋友,去种花。刨刨地,松松土,挖个坑,把苗种。今天小苗是宝宝,明天小花送清香。 美术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根据画面配上童谣。你看《椰子树妈妈》:椰子树妈妈,披着长头发,站在大海边,抱着小娃娃。是不是非常贴切地让孩子了解椰子树的特点啊。当然,根据画面,童谣可以是赞美人和动物和平共处的内容,可以是同学间互相关心的画面,可以是在家主动承担家务的场景…… 英语课上,我们也把童谣引入教学中。因为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孩子好动及爱玩的心理。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

12、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 学习elephant (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念儿歌 “elephant,elephant走走”。在走出课堂的同时,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会对动物产生亲近感,爱动物、与动物朋友友好相处会成为每一位孩子的自觉行为。 德育工作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心”的工作——唤醒孩子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通过各种平台实施的新童谣创作活动,把教育真正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通过新童谣的创作,唤醒和鼓舞了孩子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真正实现孩子们的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最终实现自我教育;通过新童谣的创作,使“爱”的教育做到

13、润物无声”、“踏雪无痕”的德育最高境界。 (2)课余游戏中唱编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童谣的创编、传唱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传、玩中诵,童谣、童心、童趣共同构成学生的课余生活,让更多健康向上的童谣深入而持久地“活”在学生的口头上,“活”在学生的心灵上,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好伙伴。如《老鹰捉小鸡》:老鹰老鹰真凶猛,一路冲来真吓人。鸡妈妈鸡妈妈真勇敢,左右拦截护小鸡。老鹰扑到东,鸡妈妈护到东。老鹰扑到西,鸡妈妈挡到西。老鹰无奈干着急,小鸡乐得笑嘻嘻。这样朴实的游戏孩子们很爱玩,虽然游戏本身是那样的稀松平常,但其中隐含的教育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如:老鹰捉小鸡——我们要

14、有责任去保护别人;扔沙包——当别人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当我们与孩子一起玩着,笑着,乐着的同时,童谣已经成为学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吟唱,在吟唱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会关爱他人,爱的教育在童谣中变得那样妥贴、自然、无痕。 (3)主题活动中唱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前言》中说:“学生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认清真理并深深倾注了理性、道德和审美情感时,便形成信念……积极地活动、行为、劳动及克服困难的斗争——都是坚定信念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可见,集体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我精心选择活动主题,把活动和童谣创作结合起来。 在《爸爸

15、妈妈辛苦了》主题队会上,设计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最爱吃什么,穿几号鞋等等,老师虽然没有说一句告诉学生怎样做的话,但在游戏活动中巧妙地渗透了要关心父母的点点滴滴。然后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歌谣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学生由感而发创作出许多感人的作品。如《我的家》:大家庭,真热闹,欢歌笑语乐哈哈。小孩子,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爷爷,问声好,见奶奶,撒撒娇。文明的家庭我喜欢,尊敬长辈记心头,记——心——头。 《回报》——小蜜蜂,嗡嗡叫,对着花儿把恩报。小鸟儿,喳喳叫,对着蓝天把舞跳。小狗儿,汪汪叫,对着主人把心靠。小朋友,眯眯笑,对着父母把歌唱。 “安全在心中”主题教育周中,

16、学生畅谈了交通安全,游戏安全,生活安全,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学着关爱自我。《做早操》应运而生:春风吹,阳光照,我们一起做早操。伸伸退,弯弯腰,清早做操身体好。早早起,不偷懒,做个优秀好少年。 “讲文明,讲礼貌”活动时,学生就创编了《校园礼貌歌》:“教学楼,真热闹,杉树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敬个礼,见同学,问声早。爱环境,有新招,花草树木齐欢笑。”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在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我们把爱父母、爱同学、爱班级、爱国爱家、关爱自己等内容与童谣相结合。在童谣作品中,小朋友表达了他们纯真美好的感情,而在创作童谣的时候,这种朴

17、实无华的“爱”就悄悄地潜入了他们的心,比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说教要生动得多,有效得多。 (4)生活实践中唱编 学习之余,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很多家长通过散步、郊游、游戏等方式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去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共舞,与小鸟虫鱼嬉戏,引导他们用自己童稚的心灵去观察、去发现,用他们特有的思维去想象、去感受,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用童谣形式道出眼中的景,心中的情。 《溜冰》风儿吹,阳光照,我和妹妹去溜冰。刚站起,又摔倒,头晕眼花真来气。妈妈鼓励我别放弃,成功属于勇敢者。 《冬天到》:冬天到北风吹,树上叶儿不停

18、飞。冬天到雪花飘,大地妈妈穿白袍。冬天到孩子笑,玩雪心里乐陶陶。 《跳绳》: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绳跳。单腿跳,双腿跳,脚步越跳越巧。《待客人》:星期天,客人来,爸爸乐,我也乐,妈妈端茶我让座。客人走,招招手,妈妈送,我也送,一直送出楼梯洞。 《八荣八耻》中华魂,几千年;感人事,万万千;新世纪,转眼间;八荣耻,做指南;爱祖国,最光荣;做世纪,好儿童;害祖国,最可耻…… 一篇篇童谣是一颗颗学生感受生活的心,一篇篇童谣也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成功也有挫折。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才没有遗憾。生活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

19、从而更加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3、在生活中实践着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童谣是伴随着儿童成长脚步的原创文化,它是孩子用大脑思考、用眼睛观察、用情感体验的结果。吟诵、创作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纯真童心的新童谣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小心中就有爱,在爱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创编童谣的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在游戏中唱着童谣;在学习中编唱着童谣;给自己创作的童谣作品配上优美的图画展示在学习园地上,让更多的同学吟诵着、欣赏着;走在放学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

20、着美丽的景致,童谣在路队上空声声回荡。学生在这纯真的童谣世界里,陶冶情操、提高涵养,也把这源于生活的童谣在生活中运用、对照,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爱”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今天,童谣让孩子们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同学之间的争执现象难觅踪迹,是童谣教会了他们关爱同学、理解同学。张同学忘记带铅笔盒了,心急吗?不,同学们都抢着送上自己那份帮助的心意。讲台上出现了餐巾纸,你不用感到奇怪,这是孩子自觉带来供大家无偿使用的……生活中,同学们正在慢慢地体会爱、寻找爱,了解爱、付出爱,一点一滴,都是他们成长旅途上的宝藏。 五、课题成果分析 1、新童谣开辟

21、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童谣在学校推广后,学生们通过说、唱、编、演、画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童谣的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训练了语言,提高了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2、新童谣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新童谣在孩子们当中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关键是这些新童谣充满童心、童趣、童真,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反映孩子们的思想感情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它和孩子们的心息息相通,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喜爱。我们感到,孩子们和成年人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

22、别,在思维方式、心理特点、接受特点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区别。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想法去套孩子们,一定要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适合他们的特点,也使他们能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有了一个可靠的保证。 3、新童谣促进了和谐的家、校、生关系的形成。 作为家长,他们很欣喜地发现新童谣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希望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去听、去讲、去演、去创作这种在欢乐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新童谣,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唱着新童谣健康成长。新童谣取代了目前流传在学生中的一些庸俗游戏,充实和活跃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加强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了孩子音乐欣赏

23、水平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将基础教育回归到自然的轨道上,使孩子在无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接受了德育教育。自从学校用童谣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后,学生们从情感上和老师更近了、和家长更亲了,很多家长都反映新童谣对孩子的改变很大,很感谢学校能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六、问题思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童谣是始于摇篮时的教育,是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儿童参与创造的文化,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刚刚从活动中萌生,它很珍贵也很脆弱,活动时间与学习

24、时间的冲突都会导致孩子刚刚感受习得的情感被接下来的活动或课堂学习冲淡。所以我想,应该在类似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准备“随笔记录本”能够及时的进行记录。另外,由于孩子的创遍能力及语文写作素养程度不同,因此在活动前期最好能够成立一个童谣写作指导的教师队伍及校外指导队伍,(可以由优秀学生及家长组成)这样会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成效,孩子们的有了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那么对于孩子德育教育及自信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每一首童谣都是一粒道德的种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热爱童谣,那么他就会从童谣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吟诵童谣中净化自己的心灵,爱心、童心将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美丽的心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托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七、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苏] 苏霍姆林斯基 著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 3、《教师能力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李洪珍主编 4、《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杰著 5、《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 周达章 金莹 主编 6、《感恩教育与德育管理实用手册》 中国教育出版社 编委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