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设计汇报人 :刘福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就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进行说课,我的说课分为六个方面。一、课程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进步,当前,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急需大量的汽车维修服务人才,尤其是高级维修人才相当匮乏。根据市场调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较熟练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与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功能和可靠
2、性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单元(电脑)被引入到汽车中。为了使不同汽车电子系统的电脑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下协调工作,降低成本,满足汽车内部信息交换量急剧增加的要求,有必要使用多路传输方式的车载串行网络系统。目前,CAN-BUS网络系统已在全球许多汽车品牌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它网络系统LIN、MOST也在不断应用,更先进的网络也正处于研究和开发中。针对车载网络技术的应用,汽车维修行业也迫切需要能进行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人员。在2008年以前,本课程名称为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
3、态,教学效果不尽理想。2008年,本课程改名为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积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施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分析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情境。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二、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汽车电脑组成与控制原理、车载网络的类型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具备汽车电脑检修和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能力,培养为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衔接上,纵向起到承上启下
4、作用,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后续课程为汽车维修生产实习、岗位综合实训、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2、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引进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纳入教学情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并引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质量考评方法和标准进行考核;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部分内容纳入教学中,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随堂化。具体体现为:(1) 分析职业岗位。通过问卷调查,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技
5、术人员座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2) 分析行动领域。 根据分析结果, 确定了一系列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即行动领域。 (3) 确定学习领域。对汽车维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评价进行分析、归纳、序化和整合,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参照了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从而获得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领域,实现了知识的重构。其中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就是专业学习领域之一。 (4) 创设学习情境。以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现象为
6、载体来设计学习情境,采用示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集成于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学习领域中学习情境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特点: (1) 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本课程从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分析入手, 紧紧围绕汽车维修人员岗位职业技能和相应的知识结构要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课程设计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2) 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学习情境的载体设计,体现了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再现,实现了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将
7、真实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训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教学情境在一体化实训场地实施,使课程具体化和有形化,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自学等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3) 课程设计的开放性。依据“工学结合、合作学习”的教育观,在课程设计中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学习情境设计、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实施,由企业人员指导。所有过程考核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突出了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4) 课程设计的区域性。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本地区主流车型的特点以及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标准,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
8、地适应区域、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总目标为:职业能力:汽车电路识图能力、汽车电脑检修能力、专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汽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职业知识:了解单片机的结构特点、高级语言的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控制原理,熟悉车载网络系统的类型、特点,熟悉典型控制类型的组成与控制原理,掌握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方法。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精益求精、诚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与客户沟通,有效处理客户异议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的能力,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对故障车辆处理的决策能力,制定和安排计划的能力,总结和评估工作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能获取
9、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任务的有效信息;(2)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搜集、整理和学习相关资源信息;(3)能制定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4)遵守操作规程,通过团队协作进行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业;(5)能对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6)能够与客户沟通,正确处理客户意见。三、课程内容设计 1、人才需求规格的调研课程组先后走访了十几家汽车维修企业和主管部门,通过座谈交流、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人才调研,并多次邀请专业委员会成员共同研讨,结合毕业生反馈信息,明确了本课程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2、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教师,对汽车维修行业普遍采用的汽车网络故障检测与
10、维修工艺进行剖析,设计出课程的典型工作项目和任务。同时我们依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了本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将汽车电脑、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维修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完成工作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重构。选取维修实例、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等。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本课程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车载电脑组成、元件认识;(2)车载电脑控制原理;(3)车载电脑的检修;(4)车载CAN-BUS网络系统组成、原理与故障检修;(5)LIN总线及其他总线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与故障检
11、修;(6)常用检测仪器设备及维修工具的使用;(7)相关技术参考资料、技术标准的选用;3、内容设计根据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领域岗位工作特点,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在掌握主流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序化、整合,构建了7个学习情境,计划 88课时完成。情境1:单片机电路检修情境2:汽车电脑通信故障检修情境3:汽车电脑检修情境4:典型汽车电脑板检修情境5:车载CAN-BUS网络系统检修情境6:LIN总线及其他总线系统检修情境7:典型车载网络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特点:突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动过程进行分析,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融合。
12、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学习情境的实施中也考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四、课程实施 (一)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形成立体学习空间针对课程教学难度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平台,构建资源库,如图片、动画、课件、视频、参考资料等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的学习和自测,同时通过在线答疑的交流平台,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辅导。(二)师资配备本课程组教师共 16 人,其中主讲教师 6 人,实训辅导教师 5 人,校外兼职教师5人。课程组团队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发表专业论文近20余篇,主编教材8本。主讲教师均是具有维修
13、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聘任的企业技术专家构成。部分主讲老师还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培训顾问等工作,四川省高职技能大赛汽车维修组裁判工作等。(三)实施工作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任务的要求(知识、能力、表现)定位,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组织教学。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以维修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需要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理实一体,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以贴近生产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具体表现如下:1)按工作任务实施小组教学,将学生按10人左右为一组进行分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执教,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或生产现场进行。 2)实施情境式教学
14、。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维修环境中,学习系统故障检修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企业跟维修师傅(指导教师)学习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工作经验,开拓了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3)设计问题群,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按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确定问题的性质查寻有关资料分析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评价等步骤的运作规律组织教学。 4)强化工学结合,完善学习环节为保障教学内容的进行,鼓励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场所进行认知和技能锻炼;并不定期地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
15、教学中来,并做专题讲座,传授新的理念与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四)实行工学交替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行工学交替,一方面部分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综合性操作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另一方面将汽车修理生产实习(校外实训)安排与本门课程学习结合进行,从而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生产作业中正确规范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态度。根据上述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大提高,课程考核通过率达100%。(五)教学方法本学习领域(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典型
16、故障现象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使其主动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作业评估”这三个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关键能力。 (1)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教学过程中遵循情境性原则,力图实现职业氛围。 (2)学生不再只是“教”的受体,更重要是“学”的主体,把个体获取完整的过程知识作为学习行动成功的标准。 (3)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引导文法、 头脑风暴法、 项目教学法、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学习小组以每组45人为单位进行,组内的角色分工明确,同时组内角色相互转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
17、动中的作用。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六)教材与相关资料本课程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适用的参考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习题集、试题库、实训实习项目、实习指导书、素材库等教学相关资料,其内容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仿真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七)考核评价课程考核采取全程评价的方式,对学习情境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理论部份考核以平时成绩+试卷考核为主,实训项目考核通过操作+口试考核方式进行。五、 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
18、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 4300m 2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520 余万元。汽车实训中心设有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有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电控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检测室等实训室,同时配有汽车仿真实训多媒体教室,配备多媒体仿真操作教学软件供学生进行仿真技能训练和自我考核评价。另外校外实训基地有1个与宜宾金洋汽车零配件制造厂共建的汽车配件制造基地,1个具有二类维修资质的校办汽车修理厂,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和各实训室的布局主要按照企业相应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规划与设计,营造出职业氛围,实现“教、学、做”于一体,并初步形成了以学助产、以产促
19、学、产学结合、“基地办企业,企业融基地”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同时我院于1994年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为我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汽车维修工的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有力地推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二)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场景,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学习、实践,同时还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同学们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形成。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先后与四川申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宜宾四维汽车服务公司等近2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外基地建设上做到
20、了布点合理,功能明确,基本涵盖了本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六、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1、课程特色1)育人为本,重德强技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特色 本课程在建设中注重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理念、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2)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特色。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我国主流车型为教学对象,以典型故障现象为载体,围绕学习情境,积极推行了“六步法” 、工学交替、任务驱动、 “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3)任务引领,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革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检修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4)虚实结合,形式多样教学手段改革特色本课程广泛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系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建立了课程网站和虚拟车间。2、改革思路1)需要按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强实用教材的开发。2)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更新和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且要不断更新网络资源,跟上企业技术的发展步伐。3)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加大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力度,实施工作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4)努力完善教学资源。5)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和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汇报结束,谢谢!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