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教版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词多义) 一、指出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 【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故】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
3、还时,府吏见丁宁。 【为】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后一个意思是“做”)
4、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可引申译为“残留的”)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 【遣】 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施】 徒留无所遣(用,动词) 留待作遗遣(施舍,赠送,动词) 【复】 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 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 幸复得此妇(又,再,副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 于今无会因(相当,聚会,动词) 【自】 我自不驱卿(本) 本自无教训(本) 自可断来信(即) 葳蕤自生光(自然) 自名秦罗敷
5、/自名为鸳鸯(其) 好自相扶将(亲自) 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自己) 【一】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留取丹心
6、照汗青(着,助词。) 【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家族) 【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或师焉,或不焉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且焉置土石 (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于是余有叹
7、焉。 (《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顺接连词,然后) (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敢言而敢怒(转折连词,但是) (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谁得而族灭也(递进连词,并且) (谁能够夺得他的天下并且消灭他们的家族呢?)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顺接连词,然后) (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递进连词,并且)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叹词) (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8、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 (指示代词:那。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之】 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调节音节,无实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 主谓之间) 取之无禁(它,第三人称代词) 倚歌而和之(它,指代歌声)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到……去,往)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好像,像) 【乎】 浩浩乎……;飘飘乎……(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后,……的样子
9、 相与枕藉乎舟中 (相当于“于”,在)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 【然】 苏子愀然 (……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这样) 【而】 而不知其所止(却 ) 扣舷而歌之(表承接) 客喜而笑 (地,表修饰) 【以】 挟飞仙以遨遊(相当于“而”,表承接,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时候) 【东】 东望武昌(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向东挺进,名作动) 【藉】 杯盘狼藉(狼藉解释为凌乱) 相与枕藉乎舟中(用草编的垫子,引申为垫衬) 【始】 室始洞然 (才,连
10、词) 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 (探望,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 (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 (用如“而”,介词) 【谓】 且何谓
11、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 【日】 以当南日 (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 (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 【语】 集诸将而语之曰(告诉,动词) 何事不语 (说,动词) 【卒】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终于,副词) 旦日飨士卒 (兵,名词) 鲁肃闻刘表卒 (死,动词) 五万兵难卒合 (仓猝,副词) 【竟】 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书】 吾
12、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信,名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写,动词) 【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自身.代词) 且以汝之有身也 (身孕,名词) 【禁】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经受,动词) 重刑罚以禁之 (禁止,动词) 【其】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他,人称代词)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人称代词) 吾亦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又望其真有 (它,代词) 汝其勿悲 (可,语气副词) 【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
1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而】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决起而飞(表顺承) 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14、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然】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于】 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覆杯水于坳
15、堂之上(介词,在) 【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辩】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知】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临不测之渊,以为
16、固: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一】 若合一契。 (一起。) 其致一也。 (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将......视为一样。) 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次】 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
17、茂林修竹 :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修守战之具:整治 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修禊(xì)事也。 做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期(jī)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之】 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夫人之相与。(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助,定语
18、标志。) 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还,而且,仍然。) 亦犹今之视昔 (好像。) 【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的 是谁之过与:过错 【数】 ① 数罟不入洿池 ( cù 密、细密) 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③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命运 )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shuò 屡次) 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数目、数量) ⑤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ǔ计算) 【直
19、 ①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仅、只) 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与“曲”相对,不弯曲 ) ③ 系向牛头充炭直 ( 价值) ④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径直、直接 ) ⑤ 理直气壮 ( 正确 ) 【发】 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 ② 百发百中 ( 发射 ) ③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 征发、派遣 ) ④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开放 )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20、 ( 出发 ) ⑥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 发出 ) ⑦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发出、抒发 ) ⑧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发射 ) 9白发三千丈 ( 头发 ) 【兵】 ①非我也,兵也 ( 兵器 ) ②穷兵黩武 ( 战争 )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军队 ) ⑤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士兵 ) 【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尽 ) ②驴不胜怒,蹄之
21、 ( 承受 )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胜利 )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超过 ) 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宏伟的 ) 【时】 ①不违农时 ( 名词,季节 ) ②无失其时 ( 名词,时机,机会 ) 【王】 ①王无罪岁 ( 大王,名词,读wáng ) ②然而不王者 ( 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 ) 【食】 ①谷不可胜食 ( 动词,吃 )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前一
22、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 ) 【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介词,比 ) ②寡人之于国也 ( 介词,对 )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介词,在 )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 介词,到 ) 【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填然鼓之 ( 助词,衬音,无意义 ) ③王道之始也 ( 助词,的 ) ④五亩之宅 ( 助词,的 )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23、 ( 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 ⑥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以】 ①请以战喻 ( 介词,用 ) ②以时入山林 ( 介词,按照 )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 介词,把 )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 ( 介词,凭借 ) 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介词,因 ) 【凶】 ①河内凶 ( 饥荒 ) ②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 ③甫闻凶讯 (不幸) ④缉
24、拿元凶 (杀人的人) ⑥ 凶多吉少 (成语 不吉利的事) 【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 更 ) ②山不加增 ( 增加 ) 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施加 )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 放 )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夸大 ) 【已】 学不可以已 (动词,停止、结束。)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意 (副词,已经) 【加】 臂非加长也(副词,更加。)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动词,施加) 【望】 吾尝跂而望矣(动
25、词,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名词,月半,十五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动词,希望。) 【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君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统一天下,实行王道。)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
26、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原为动词,在此用作名词)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使动用法。)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利】
27、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牢牢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 汝心固之,固不可彻(顽固)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结构
28、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
29、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30、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31、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而】 今子治而乱(转折连词,却) 今乃反迎而贺(递进连词,并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 登高而(顺接连词)招,臂非加长也,而(转折连词)见者远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接,相当于“于是,就”)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顺接连词,连接“锲”和“不舍”两个动作。) 外连衡而斗诸侯(顺接连词,相当于“来”)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
32、下已困矣。(转折连词,但是) 转而攻秦(表修饰) 【其】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代词,它的)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这些)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人称代词 他) 其皆出于此乎 (表示猜测的语气,或许、大概) 其可怪也欤 (表示反问的语气 难道) 【乎】 生乎吾前(介词,在)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比我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的语气:吗)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33、表反问语气:吗)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表感叹语气词:可译为“哎呀”。) 【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击】 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内】 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3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好像,副词 【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意】 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
35、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举】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胜】 沛公不胜: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
36、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1] 【因】 不如因善遇之 趁,介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副词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介词 【以】 臣以险衅( 以: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臣具以表闻( 以:用) 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
37、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谨拜表以闻 (以:来) 【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见】 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亲】 ①躬亲抚
38、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③薄微细古(微小) 【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
39、夜忧叹(名词,早晨) 【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形容词, 短浅的) ③区区小事(形容词,形容分量少) ④区区在下(谦称自己) 【卒】 ①保卒余年(副词, 终) ②卒成帝业 (副词,终究)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名词, 士兵) ④卒然边境有急 (副词,突然) 【状】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太尉判状,辞甚巽。 判决书。 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逸事状。 【其】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代词,那。 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40、 代词,它的。 【注】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附着。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敷上。 【甲】 晞一营大噪,尽甲。 穿上铠甲。 皆解甲。 铠甲。 【辞】 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 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 【以】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 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词,因。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词,把。 又以刃刺酒翁。 介词
41、用。 【愧】 尚不愧奴隶耶。 愧对,动。 然闻言则大愧。 羞愧,形。 【信】 仁信大人也。 讲信义。 言信行直。 言语真实。 【市】 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词。 市谷代偿。 买,动词。 【固】 尚书固负若属耶。 难道,副词。 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坚决,坚持,形容词。 【请】 请辞于军。 请让我。 请改过。 请求。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4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道芷阳间行(取道)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文】
43、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⑤其文漫灭(碑文)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44、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
45、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an)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4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狄公有盛名(名声) 【之】 以其故后名之曰(代词,它) 余之力尚足以入(助词,的)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助词,补语标志) 悲夫古书之不存(取独,不译) 【于】 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 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焉】 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47、在那里。 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 【克】 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为】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动词,作为。 【胜】 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不可胜记。尽。 百战百胜。胜利。 引人入胜。优美的。 【再】 太史公牛马走
48、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厥】 思厥先祖父。他的。 大放厥词。他的。 厥有《国语》。于是,就,才。 【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非】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
49、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
50、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是)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