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关县老牛湾景区开发概况 卷一 总 述 老牛湾风景区位于偏关县西北49公里处,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以长城黄河为界。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隔黄河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是一个鸡鸣一声闻三市之地。 老牛湾是偏关县最具有边塞风情、黄土风情、黄河风情的代表作。晋陕大峡谷、黄河、黄土高原、万家寨库区、长城、墩台、古城堡、古村落等各类景观汇聚一起。 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的第一个交汇处,被中国长城学会命名为“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因此偏关成为山西省境内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唯一县。全境有内、外长城,秦、北魏、明代长城500公里,占山西全省长城(2500
2、公里)1/5,居全国各县之首。老牛湾是全长100公里的外长城的“黄河边”的起点。 偏关境内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古堡多达49座,烽火墩台1000多座,堪称“中华古堡第一县”。其中,老牛湾景区的望河楼和老牛湾堡是偏关堡墩的内容之一。 老牛湾古村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石头村,村中所有建筑和生活用品几乎都与石头有关。 乾坤湾被中外专家、学者、广大旅游观光人士誉为“太极图”的天然发源地。 老牛湾是明代重要军事要塞,有神牛犁河的美丽传说,有被誉为“石头民俗博物馆”的古老村落,这里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的晋蒙黄河大峡谷,有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河
3、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授予的“摄影写生基地”,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国庆60周年之际,老牛湾被多家媒体推介为“游山西不得不去的十个地方”之一,她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奠定了在黄河、长城文化特色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卷二 风 景 名 胜 整个老牛湾景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老牛湾、乾坤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一、老牛湾景点 1、老牛湾堡 老牛湾堡是明代重要的边塞堡垒之一,是一座屯兵的城堡,至今仍基本保留着当年的原貌。据《山西通志》记载"老牛湾堡北至边墙一里。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兵备卢友竹建堡。"该堡北
4、控黄河,南接偏关。是黄河河防长城第一堡,是黄河边墙的起始点,是山西长城的最西北角,是黄河与长城开始比肩并行的地方。堡墙由夯土筑成,并用砖和石头包裹。整个城堡只在东南方设一个城门,并建有瓮城。堡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状。各种石头建筑依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窑前石檐低垂,墙后石碑仄立;炕头有石狮,院内置石锁;村北有石墩台,村南有石寨堡。另外古堡内外建有多座庙宇,人神共同护佑着身后更为广阔无垠的家园。整个村庄简直就是一个石头民俗博物馆。 2、"天下第一墩”---老牛湾墩 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也叫护水楼。被称为"
5、天下第一墩"。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偏关志》记载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79年)所建。楼顶平面呈正方形,底部每边宽7米,高22米。砖石结构,空心二层,顶部上建有垛口和楼橹。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楼南距地面7米处设一门,门额匾上刻有"老牛湾墩"四字。护水楼屹立在黄河边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好似一名忠于职守的军人。驻守将士在此瞭望敌情,遇到敌人来袭,点燃狼烟,传递情报。 还有至今未能破解的声学之谜,在墩底用石子敲击。石子相碰,则发出鸟鸣声,甚是神奇。 二、乾坤湾景点 乾坤湾是“太极图”的天然发源地。登临高处,乾坤湾景区的“阴阳八卦图”美景尽收眼底,两岸鬼斧神工,
6、断壁悬崖,河道曲折多变,弯转迤逦,黄河在此回头,转折了一个近乎360°的圆湾,将其转成一个“S”形,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科罗拉多”,此为整段峡谷最摄人魂魄之处。 乾坤湾主景区东西长约760米,占地42亩。本项目由太原市普鑫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主要建设有山门、八卦台、乾塔、坤阁、神牛犁河雕塑、三不猴观景亭等八个景点。 山门几何形状呈梯形,整体感觉为一座挺拔的山峰,象征我县人民世世代代自强不息,昂扬向上,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立面材质为青石护坡状,与本地地质条件相协调,上有太极八卦和垛口元素,太极八卦图寓意乾坤湾是太极八卦天成地造的自然发源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偏关人民的美丽景观。垛口表
7、示着我县久远的长城、历史文化。 乾塔是一个八角塔,仿明代风格,配有八卦图案,形成南有文笔塔北有乾塔的相互呼应格局。乾塔建筑层数明5层暗9层,建筑总高度39.1m。 “神牛犁河”雕塑景观,高4.3米,长7.5米,宽2.6米,演绎了一个“太上老君帮助人间治理黄河、根除水患”的美丽传说。 “三不猴观景亭”,三不猴就是由三只猴面组成的竖形图案。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三只猴子代表的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视”。 坤阁平面布局呈正方形,长10.7米,宽1
8、0.7米,建筑层数2层,建筑面积:228.7平方米,建筑高度16.95m,砖木结构。 人行景观步道宽2米,长880米贯穿着整个主景区,连接着乾塔坤阁,构成了完整的“乾坤”符号。 三、四座塔湾 四座塔湾,有着晋北地区典型的山村景象,放眼望去,如同万顷梯田直达天际,层层叠叠,景色壮观,美丽如画。 四、杨家川小峡谷 杨家川小峡谷全长8公里,沿线贯穿着一条以长城、古堡、古村、古庙、栈道、码头等风格独特的风景线。河岸两侧峭壁直插云端,樵夫药师踏歌而行,谷底怪石嶙峋,山泉喷涌,珍禽鸣唱,深邃幽静的原始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是探险者们所向往的好去处。 卷三 交 通 现有
9、沿黄公路、引黄公路平万线(S304)、S249,三条公路线都可直达老牛湾。 区内交通主要有万老线,交通便利。 徒步可经水泉沿丫角山长城抵达老牛湾。 水路可从鄂尔多斯市城坡码头乘坐游轮直达老牛湾。 卷四 旅 游 开 发 老牛湾最先被十九世纪欧洲传教士发现,老牛湾景区开发于2004年,先后投资近亿元,从修路、架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开始,恢复古旧窑洞宾馆,新修游步道。今年,投资3000万元的钢结构古堡式“CHINA”渡假公社正在兴建。 乾坤湾景区,投资4800万元,建设一区八景,已初具规模,预计年底可以完成主体工程。景区的建成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能从不同方位吸引游客眼
10、球和思绪的新看点,同时能扩大黄河风情特色文化影响力,丰富我县旅游景点内容,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县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卷五 民 间 传 说 一、神牛犁河传说 老牛湾,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天降倾盆大雨,这一下就是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天之后,吕梁山却遍地洪流,汪洋一片,人为鱼鳖。又过了八十一天,洪水毫无消减退去的迹象,老百姓的哀号上达天庭,玉皇大帝立即派太上老君下凡,救民于水火。老君骑着他的大青牛来到这里。老君下了牛背,给青牛套上牛轭,想就地犁出一条河道来,让洪水归道入海,让山川重见天日。老牛昼夜不停地犁啊,犁啊,当老牛犁到老牛湾时,天色已晚,它猛一抬
11、头,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原来是天上仙人怕老牛不认道,提着一盏神灯前来帮忙,老牛不明就里,被神灯一晃就给惊了,身后本来笔直的河道在它慌乱的脚步下顿时由直变曲,长长的晋陕大峡谷就这样被犁出来了。 老牛湾长达二十里的大湾,就是老牛一惊一乍一趔趄的遗迹。 当地的名谣歌则将这个神话传说演说得多了几分佻达,道是: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老牛湾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之九曲连环、浊浪滚滚的玉带。 当时灯亮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明灯山。在老牛湾东侧山顶上。 二、老牛湾——二人台《走西口》的发祥地 “偏河保德州,十年就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
12、偏关人走西口是因土瘠民贫,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长工,干苦力。走西口的人要从老牛湾渡口乘船西行,进入内蒙古境内,主要在包头、土右旗、杭锦后旗等地谋生。走水路的人要经历许多无奈和凄怆,除了可能会遇上土匪和兵患外,更要经历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有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大家仍然源源不断地踏上这条漫漫西口路。二人台走西口中的剧情所描述的就是当年发生在本地人走口外的真实写照。据县史记载,偏关当时就是太原府所在地。而二人台《走西口》的唱词中有“家住在太原,爹爹孙朋安,生下我一枝花,起名叫孙玉莲”。可见偏关老牛湾就是走西口的发祥地之一。 三、四公主和亲之地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为了
13、对北方蒙古各部落进行有效的管辖和治理,康熙皇帝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其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史称四公主)嫁给了蒙古喀尔喀敦布而济为妻。四公主胸怀“各民族和善”的大志,带着随从数百人从京城出发向塞外行进。当她走到老牛湾时,被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先后在老牛湾村逗留数月。这里的老百姓得知四公主来到,万民欢呼,并为她立碑数座以示敬仰。现存老牛湾村的“德政碑”,碑身完好。碑为青石质地,上方为半圆形,碑身下方有与碑座连接的碑头,碑高1.86米、宽0.76米、厚0.15米,碑的正面文字是“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政碑”,背面没有文字。之后,四公主一行又继续北上,但因北部战事频繁,漠北喀尔喀蒙古部落仍在紧急备战,康
14、熙皇帝连年出巡塞北,四公主决定暂时不再北上。并在此定居了下来。一直到康熙末年,北方的战事逐渐趋于平静,四公主才从这里迁往塞外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 四、昭君出塞之地 从老牛湾堡村往北走200米,有一座高大雄伟的“望河楼”也叫护水楼,、老牛湾墩。河楼东临百丈深渊的杨家川河,北面崖上留有栈道,为两山对峙的“老牛湾口”。相传当年王昭君出塞时来到崖口,回首远眺中原,遥遥千里,重重山水,再回首瞻望面前的滔滔黄河,茫茫前程,不禁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随即吟出一首五言诗: 姊嫱今远归, 娇子与同和。 塞外春来日, 父老知苦何。 思乡之情,满溢诗中,动人的故事传说,更加增添了老牛湾的神秘色彩
15、 万家寨景区开发概况 卷一 总 述 万家寨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的晋蒙交界段,它的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景区交通便利,距太原33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仅有190公里。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山西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大峡谷水域长达7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独具特色的峡谷风光。万家寨水利枢纽将奔腾的黄河锁住,高峡出平湖,幽谷成仙境。 枢纽大坝巍峨雄伟,最大坝高105米,坝长438米 。从百米高大坝上放眼望去,黄河水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可感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 建设大坝遗留下来的
16、铁索吊桥,为目前亚洲最长的人行吊桥。 明代偏关名将万世德曾在此筑寨御敌,留下城寨遗址 ,当年的军事要塞变成了今天人们怀念古战场的遗骸,而今天黄河水库的雄伟与古寨的沧桑相呼应,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卷二 位 置 与 环 境 一、位置与环境 万家寨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的晋蒙交界段,在偏关县城西北边30公里处,它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景区交通便利,距太原33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仅有190公里。 二、气候 万家寨风景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海拔1000米左右,由于深入内地,远离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少雨,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盛热短暂,冬季严
17、寒而漫长,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持续长达4--5个月,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为425.3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内,全年的光照为2677个小时,无霜期为105——145天。 每到冬季,河面就会形成一条宽达350米、长达70公里、厚度0.5—1米、平坦如砥的、无比壮观的银色飘带,堪称举世奇观,适合开展各类大型冰上运动。 三、景区范围 以平万公路为界,自然形成核心景区和旅游服务区两个功能区: 1、以水利枢纽为主景的黄河东岸景区,主要包括万家寨水利枢纽、吊桥、高效农业示范区及黄河景观区等景点。 2、旅游服务区以黄河大街为生活发展轴的村庄、万管局片区等。 卷三 风 景 名
18、 胜 一、万家寨水利枢纽 1、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控制流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容量8.9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5亿立方米。每年向内蒙古和山西供水1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27.5亿度。 工程于1993年立项,1994年底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1998年11月28日首台机组发电,2000年全部机组发电。 2、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枢纽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坝、引黄取水口、坝后式厂房、开关站等。枢纽主要水工建筑物
19、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6500立方米/秒;平均年输沙量1.49亿t。最大坝高105m,坝顶长443m。泄洪排沙建筑物布置在河床左侧,最大泄洪能力21100立方米/秒,其中:底孔8个,最大泄量864立方米/秒。泄洪排沙建筑物均采用挑流消能。引黄取水口2个,布置在左岸挡水坝段,孔口尺寸4m×4m,单孔最大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电站进水口6个,坝后式厂房装有6台单机容量为180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开关站位于厂坝之间,采用户内封闭式组合电器,输电电压为220kV,向山西、内蒙古侧各出线3回。 3、水库蓄水情况及景观 1998年10月1日水库下闸蓄水,1998年1
20、1月28日发电,运行初期水库水位基本维持960m左右,2002年凌汛开河以来,水库水位在970.0m,最高蓄至978.75m。万家寨水利枢纽将奔腾的黄河锁住,形成了黄河中游罕见的高山平湖景观,平静的库区,碧蓝色的黄河水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是山西省“引黄入晋”水源龙头工程,是黄河中游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一级。工程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等作用和效益。工程位于山西和内蒙古接壤地区,周边有国家重点能源、化工基地。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制约因素。同时,
21、华北地区电网以火电为主,缺少水电调峰。因此,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缓解山西省和周边地区21世纪的水资源短缺、优化华北电网能源结构,对促进西北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万家寨引黄工程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省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的跨流域引水项目。这项工程的建设对解决山西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确保稳定、可靠地向全国提供煤炭和电力资源至关重要,事关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工程从黄河大北干流万家寨水库取水,经偏关、平鲁、神池、宁武、静乐、娄烦、古交,到太原呼延村。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联接段和北干线组成。
22、 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总干线、南干线和联接段,设计引水量每年 6.4亿立方米,解决制约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二期工程建设向朔州和大同市输水的北干线,设计引水量每年5.6亿立方米。工程设计年供水量为12亿立方米。引黄工程线路总长452.4里,其中:从万家寨水库引水向东南行,到偏关县下土寨村为总干线,总长44.4公里;从下土寨分水库向南用101.76公里隧洞穿越管涔山脉到宁武县头马营出口为南干线;然后沿汾河自流到达汾河水库,从汾河水库用48.35公里PCCP管道输水到太原市北郊的呼延水厂为联接段,联接段139.4公里。从下土寨分水闸向东再折北到大同市为北干线,总长166.9公里
23、在一期工程的引水线路上有隧洞25条,共162公里,其中:南干线7号隧洞长达43.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隧洞还要长,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邹家华、姜春云、钱正英,老一辈革命家彭真、宋平、薄一波等对引黄工程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指示:一定要把引黄入晋的事情办好。乔石、邹家华、钱正英等亲临万家寨视察。 三、亚洲第一人行吊桥 建设大坝遗留下来的铁索吊桥,桥面长度476m,桥面净宽1.2m,距离河面100多米。索桥主索采用德国生产封闭式缆机钢缆索,每道主索由两根封闭式钢丝绳组成,其中三根直径为φ52mm,另一根为φ56.5mm,为目前国内
24、最长的亚洲第一人行吊桥。站在桥上,枢纽大坝及黄河之水尽收眼底,荡荡悠悠,仿佛行走在半空之中,并且可步行穿越晋蒙两地交界。 四、万家寨古兵寨 万家寨古寨,位于村西南沟口的悬崖之上,为扼守通往黄河的石栈道所建,古寨修建在四面悬崖绝壁的独立岩石上,只有东边筑围垣,因势而建,形势险要,城堡面河而立,与远近山头上的烽火台遥遥相望。寨堡以悬岩而筑。四周均为深涧幽谷,占尽天时地利,为防御战争的天然屏障。石垒寨墙现已多处坍塌,但大致轮廓依然可识,一道石门仅容一人过往,真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寨顶竖一石碑,碑文已大多脱落,但从尚存可辨的字迹推断,所载为筑堡守寨、英勇御敌官兵们的姓名和功绩。守寨将领姓万,名世德,因高度近视,人呼“万瞎子”。万世德籍居县山西偏关县城,明穆宗隆庆年间中进士,历任南阳、元成、宝邸县令,因平倭功高,万历年间升任蓟辽总督、兵部右侍郎。他在陕西驻守期间,曾在家乡庄窝铺深沟高垒,设防扎寨,死后朝廷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这里因此改名万家寨。 1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