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导学案 编制:七年级语文学科组 姓名: 班级: 时间:2016.08.20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识记文中重要字词 2. 了解作家、作品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及作者信息 学法指导:调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悟来阅读本文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借助《导学方案》的《资料整合》部分,了解作者及作品信息。 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的 、 、 。原名
2、 ,号 ,字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文集 ,散文集 、 、 ,其中重要的散文代表作有 、 、 等。 二、字词梳理 1. 自由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朗润( ) 嫩( )绿 窠巢( )( ) 嗡嗡叫( ) yùn niàng( )( ) 应和( ) 喉
3、咙( )( ) 黄晕( ) Liáo( )亮 烘托( ) 蓑笠( )( ) 抖sǒu( ) 2. 解释词语。(利用工具书) 欣欣然: 酝酿: 卖弄:
4、 朗润: 花枝招展: 3.积累多音字。 涨 悄 晕 薄 和
5、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在括号中填写对应的自然段落) 第一部分:( )盼春 第一幅图: 春草图 第二幅图: 第二部分:( )绘春 第三幅图: 第四幅图: 第五幅图: 迎春图 第三部分:( )赞春 四、
6、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春的名句(古诗词,标明作者及出处) 《春》 导学案 编制:七年级语文学科组 姓名: 班级: 时间:2016.08.2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春草、春花的特点 2.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春草、春花的特点; 难点: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文本,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感知文意 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该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品读【春草图】
7、 1、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主要是从质地、色泽和长势这三方面进行描绘的。那么,请你结合相关语句认真思考春草都有哪些特点呢?(最好用一个字概括) 相关语句: 特点: 相关语句: 特点: 相关语句: 特点:
8、 2、优美的散文少不了修辞手法的衬托,如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就用了这么一个句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能说出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吗?(可以从修辞角度来品析) 3、嫩、绿、密是作者对春草的正面描写。除此之外,春草图中还穿插了孩子们在春草地上的活动,你认为这是属于什么描写呢?这样写又有什么目的和作用呢? 品读【春花图】 有人说:“花儿是春天的使者。”作者在“春花图”中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品读“春花图”,来感受作者笔下春花那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在
9、春花图”中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优美的景物要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去描绘。作者在“春花图”中就从色味、动静和虚实方面对春花做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描绘,请你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春花的特点。 色味: 特点: 动静: 特点: 虚实:
10、 特点: 3、春花的姹紫嫣红、竞相开放与生机活泼是“春花图”留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特点,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春花的特点呢?试找出并赏析。 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本句运用比喻与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花姹紫嫣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由衷的喜爱与赞美。 ① 句子: 赏析: ② 句子: 赏析: 《春》 导学案 编制:七年级语文学科组 姓名: 班级: 时间:2016.08.20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1、 1. 通过品读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了解春风、春雨的特点 2. 了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到的写景顺序和写景角度 学习重难点:了解春风、春雨的特点 【春风图】 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像这种看不见的景象,我们又该如何去描绘它呢?文中朱自清先生就充分地调动了人体的各个感官,来把春风温暖、和煦、亲切的特点给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调动全身感官来描写春风的吧。(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触觉:
12、 嗅觉: 视觉: 听觉: 【春雨图】 “春雨贵如油,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13、夜,润物细无声。”朱自清先生在“春雨图”中除了生动地描绘春雨的特点之外,还侧重表现了世界万物在春雨滋润下的情态。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文笔,漫步在这个安详、静谧、和谐的雨夜,一起来感受春雨对我们的恩泽吧! 1、你认为最能体现春雨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试从修辞角度作赏析并概括春雨的特点。 2、在春雨图中,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本段文字似乎并未写春风,但“ ”两字让我们看到了它;文中一个“ ”字,是远看春雨全景时对这层薄烟
14、的情状的准确描摹;文段中用“ ”“ ”两词将雨夜美景之特点作了高度概括。 3、本段在描绘雨景时,在写景顺序上也做了周密的安排,如动静结合、由物及人、由近及远,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分析一下吗?(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动静结合: 由物及人: 由近及远:
15、 【迎春图】 在花、草、风、雨都因春天的到来而生机勃勃的时候,那么我们人类又该如何迎接春天的到来呢?我们是不是也该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勃发的时节,趁着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学习,奋发向上呢?请大家齐读“迎春图”部分,找出最能体现人们积极向上的句子并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春》 导学案 编制:七年级语文学科组 姓名: 班级: 时间:2016.08.20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6、 1. 理解结尾“赞春”部分的深刻含义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结尾“赞春”部分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绘春”部分,该部分展示了五幅图,这五幅图分别是: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赞春”部分, 二、请默读、背诵赞春部分,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 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2. 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姑娘”? 3. 为什么还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 4.“赞春”部分的几句话能颠倒顺序吗?请说明理由。 三、小结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描绘 的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