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9 ,大小:103KB ,
资源ID:9384623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384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必修一文言文专题复习,课文,+,虚词,+,文化常识,1,.,课文回顾,2,.,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2、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3,.,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

3、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记,),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4,.,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5,.,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

4、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6,.,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事,7,.,1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13隋书 唐魏徵等85,2汉书 东汉 班固100

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3后汉书 南朝范晔12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4三国志 西晋陈寿65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5晋书 唐房玄龄等13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6宋书 梁沈约100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7南齐书 梁萧子显59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8梁书 唐姚思廉56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9陈书 唐姚思廉3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10魏书 北齐魏收114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11北齐书 唐李百药50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50 24明史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8,.,一、课文内容回顾,烛之武

6、退,秦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9,.,烛之武退秦师,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执事:办事的官

7、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10,.,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

8、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13,.,荆轲刺秦王,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3,、竖子:对人的蔑称。,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

9、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1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15,.,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

10、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16,.,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11、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7,.,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黄河,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

12、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18,.,文言文虚词,19,.,常见虚词,之乎者也 所为何焉,若以其因 则乃而且与于,然矣,介词 连词 副词 助词 代词 叹词 拟声词,20,.,“,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1,

13、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7,、表,目的,:士不敢弯弓而饱怨(,来,用来,),8,、表,结果,: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而,),22,.,而,(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14、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3,.,“,为”,(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替,”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公为我献之。(,鸿门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5、晏子使楚,),、,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例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24,.,为,(二)、,动词,(,wi),(有万能动词之美誉,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翻译),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译为“,做,”,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为“,管理、治理,”,霓为衣兮风为马 译为“,作为,”,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译为“,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终不解矣 译为“,成为,”,(三,),、“为,所”。,表示被动关系,。,例如:身死人

16、手,为天下笑 (,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四),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故怀谨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5,.,“,所”,(一)用作,助词,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六国论,),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

17、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26,.,所,(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凭借,。,、表示原因的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7,.,文言文文化常识,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

18、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29,.,对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D,、“乞骸骨”

19、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

20、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32,.,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

21、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3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南海也指佛教圣地普

22、陀山。,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

23、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3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

24、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答案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25、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3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答案,B,】古代帝王并不是一人一个年号,有些皇帝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3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