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建立与培养
西固区陈坪中心校东湾小学 刘菊芳
【摘 要】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数学教育的普遍趋向,教师应整合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的氛围,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快乐地“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
【关键词】数学 数感 建立 培养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这种理解能帮助人们用灵活的
2、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生活的支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良好的数感走进学生的心灵。做法如下:
一、数学教学要走进生活,获取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当走进生活,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整合,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情景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
3、念,建立数感。
例如:在教学“1千米”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估一估、想一想、走一走、跑一跑,实际感受10米、50米、100米的长度,进而感受1千米的长度。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让学生去菜市场,亲自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各种蔬菜、水果、书包的重量,感受5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建立起直观的表象,不知不觉中学生建立了数感,还培养了学生 “亲近数学” 的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
二、数学教学要动手操作,增强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
4、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
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如果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体验,即使把概念背的滚瓜烂熟,也很难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更不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有意识地找到分数。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4个圆形纸片及8个三角纸片,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份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重复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的联
5、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深化了数感。
三、数学教学要创设情境,深化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而,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的“认数”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
6、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
7、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深化学生的数感。
四、数学教学要综合应用,升华数感。
新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带来了开放性,扩大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让生活世界中的数学问题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数感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到一种“活”的数学,是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的有价值的数学。
以“春游租船方案”为例,星期天同学们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人,请你设计一种租船方案,比较一下哪种方案租金最省?并说说理由。春游是一件让学生快乐的事情,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想出了多
8、种解决方案。经过比较发现租7条大船、2条小船租金最省。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因此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些途径,加深学生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数感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性地运用教和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将数学和生活整合,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数感,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2 4
2.《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刊 辽宁教育
出版社出版2004 10 主编:李志勇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社 2002 孔企平 胡
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