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怎样搞好小学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最愁教作文,学生最愁写作文。但写作素质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写作教学成绩最能代表教师的语文教学成绩。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挑战性的领域,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巧妙所在。 搞好作文教学,功夫在作文课外: 一、克服读写脱节的倾向,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作文素质的提高无非是三种积累:一是积累生活感受,二是积累语言,三是积累写作基本功。感受是重要的,有怎样的感受就有怎样的表达,但积累感受虽非不可操作,却一般强求不得。我们可以创设一定情景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体验,或者布置任务让学生暂时地有目的地观察,但是学生的生活常规我们一般不可能打破
2、处处皆生活,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多留意也不可能。所以教师便于操作的主要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和写作基本功。 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多读。阅读是学习吸收,写作是表达运用,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和源泉,必须树立教阅读就是教写作的观念,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选入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都堪称典范。阅读课教学要克服当前存在的弊端,注意发挥教材在写作方面的示范性。现在阅读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一是前半程(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内涵)教学“太过”。教师过于拘泥文章的逻辑和自己的思维,讲解过多,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过程,教师挖掘的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课文思
3、想内涵并不被学生接受。二是后半程(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形式)教学“不及”。首先不重视读的训练,不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和自由,以致课文学完了却还读不熟。学过的精美语言都忘记了,怎会表达?其次指导学生认识课文写作方法时,不注意联系学生写作的弱点、与学生的写作实践相结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练笔模仿。应当明确,读就是体会,背就是积累,要切实重视阅读课上对读的训练;要注意阅读课上把写作方法问题解决好,以防写作课上临时抱佛脚。 其次,要引导学生大量摄取语言营养,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一套小学语文课本,课文总共不过300篇,即使按每篇1000字计,也不过30万字,这样的阅读量太少。要充分利用学
4、校的图书室,要发动学生的力量充实班级图书角,要组织学生搞好读书交流活动,要尽量减少机械重复、不必要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由阅读,要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居高临下,作文就容易了。 二、注重平日口语训练,把说和写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作文就是把想说的写下来,教说话就是教写作。可是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严重的说写脱节现象:教师对作文本上的语病改得细之又细、不遗余力,但对学生平时口语中用词、句法、修辞等方面的毛病却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学生说且不能,怎么能写? 所以,要把纠正学生口语中的每一处语病,当成作文教学工程中细碎而又重要
5、的经常性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说话活动,如十分钟新闻、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 三、克服单纯在作文课内训练写作的倾向,把正式写作训练与课外随机练笔有机结合起来 从教师的负担角度而言,每周一次的定批定改作文已经不少,但从学生的角度看远远不够,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提高,熟能生巧,必须多练。怎样达到多练?阅读课上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随堂练笔是办法之一;方式更多更灵活的则是课外练笔,读书笔记、日记、手抄报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课外练笔要注意把握要求:让学生不拘时候、有感即写,不定字数、不
6、计长短,能写就好、多多益善,鼓励为主、激发竞争,日积月累、磨杵成针。这样把训练化整为零,训练总量明显加大。这样,正式作文训练即使低于每周一次也无不可。 搞好作文教学,还需上好作文课: 一、要克服包办的倾向,让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作文课的全程 传统的作文课,教师“包”字当头,包命题、包审题、包写法选择、包修改、包评价。结果教师累得要命,学生收获不多。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被框子套住了。学生心理具有向师性,教师的写前指导指指划划,不厌其烦,框住了孩子的思维,让学生无所适从,本来会写也不会写了。二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积极性可言。教师在作文本上费尽心思、圈圈点点,但少有几个学生能体谅老师辛苦,仔细
7、看看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学生面对自己费尽辛苦又挨了批评的作文,没兴趣;面对现成的批改,没思考的积极性;有些批改评语学生也看不懂。这样,教师的辛苦基本成了无用功。 因此,作文课应当改变这种教师一言堂局面,还它活动课的真面目,让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作文课堂教学的全程。第一,要把作文的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写作方法的问题,主要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领悟积累,作文课上尽量不讲,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写作;不要给学生定框子,让学生自由去想去写,甚至让学生自命题作文。第二,让学生自己评改。学生对自己同伴作文的优缺点往往看得比较清楚,也乐于去品评。在讨论评改同伴作文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借鉴,会领悟到很多关
8、于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教师的灌输所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大胆让学生自己学习评改,让教师的评改仅起个引路作用,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二、降低思考难度、给学生搭建攀登的阶梯 作文需要艰苦的思考,教师如果不体谅这一点,学生创造力将可能因缺乏信心而窒息。为此,首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观察先行。本周需进行怎样的作文训练,事先通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还可考虑把观察带进课堂。比如,写一种生物或器具,可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充分观察。面对同样的事物,看谁观察得准、细,写得好。再如,记一件事或写一个人,可让学生演故事或看录像,看完之后再写。同样的事件,如何剪裁详略,待讲评时,学
9、生一点就通,重要的是形象直观,即感即写,不愁没有内容。其次,要注意先说后写、说写给合。学生在身心放松的闲谈中往往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但当正式作文时,却常常愁眉苦脸、无话可说。这与学生尚不能很好地处理说和写的关系、分配注意及克服心理紧张等有关。应当先让学生放开胆子尽情地说,然后再把说过的话记录下来。这样先说后写,还可以充分发挥集体优势,起到互相借鉴学习的作用。 三、克服评改中拔高要求的倾向,降低要求、鼓励为主 小学作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章,而是学习写,是习作,只要能写得真实、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就行了。可是现在拔高要求的倾向非常突出。什么语言要流畅、中心要鲜明,什么重点要突出、详略要得当、条理要分明等等,都是拔高要求。老愿用自己的尺度衡量别人,这是一种需要下力气克服的心理惯性。由于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所以孩子的文章怎么看也不顺眼;因为是成人的标准,学生自然感到高不可攀。教师越不顺眼,学生越没信心,一旦信心丧失,就会放弃努力。 所以,教师要体谅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不易,对习作中不足的地方,一次不要指正太多,要抓主要的,要考虑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要以建议的、商量的、鼓励的口吻具体地指出来。而文章中一有闪光点,就要表扬,哪怕是优点微不足道,哪怕是表扬得有点勉强。如丘吉尔所说:如果你希望别人有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赞扬他!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