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任务分配、汇总归纳;一名教师负责记录各学生小组的整体表现;其余八人分成8个小组,分别观察8个小组的表现,在此过程中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叙事性文字的记录。
组长负责任务分配、汇总归纳;一名教师负责记录各学生小组的整体表现;其余八人分成8个小组,分别观察8个小组的表现(组长和成员的表现)。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使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学生合作学习
2、中的不同状态,如:“笑脸” “OK” “小手” “哭脸” “对勾”“上箭头”“下箭头”等都有不同的意义。1、2、3、4等数字可以表示参与的程度。
“笑脸”代表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笑脸1”就是机会很多,“笑脸2”就是机会较多等;“OK”代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小手”代表学生举手发言;“哭脸”代表学生有磨蹭。“对勾”代表学生早已完成任务。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利用黑板的一角,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信息,并且能够及时随时展示合作状态,不断督促提高大家的合作态度和解决方法。
1、根据上课内容列出表格。
2、组长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情况,
3、用约定的符号将活动内容填写到表格内。
3、教师根据符号判断学生掌握问题的情况。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用数据和文字表述两种方式
1. 结合对小组合作观察量表的统计结果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 对各个小组整个合作状态形成文字性描述,在此基础上予以评价。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根据各小组的得分高低,来判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会为自己的小组加分,也能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小组的成员之间也能够相互督促,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