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农村美术教育 张恩奎 内容提要 揭示了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今后农村美术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育 现象 原因 对策 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新一代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适应广大人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求人才的需求。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被重新予以理性的思考。 我们国家力图通过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操纵性。注重
2、美术课程与学习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的愿望与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尽管一直处于正常发展的态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人口状况的变化,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问题 1.美术课有名无实。 2.美术课程资源严重短缺。 3.美术专业教师所学非所用。 4.美术活动有表无理,流于形式。 原因. 1.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滞后 目前,在农村学校(甚至有些发展中城市),许多教育管理者本身就对素质教育、新课程理解很表
3、面,甚至一片空白。却不钻研、不调查、不总结、不实事求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观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他们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主要是高考制度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革。“一分之差”决定着两种命运。因此,升学率仍然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社会、家长及一些管理机构认可的还是考试分数,在这种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质是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教师比以前更忙了、更辛苦了、学生负担也更重了。 美术课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几乎是不闻不问(用学生家长的话说,每年买来一山书,用的才是一两本)。小学只检测语文、数学,初中只考核语文、政治、外语及数理化。包括
4、美术在内所有其他课程都是下三滥,既不对其成绩过问,也不对其教者考核。学校只抓“主课”,而放弃“副课”。从课程表上可以看出,美术课也占了一定的课时,但十有八九多数都被“主课”借用、挤占。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对之加以重视。美术教育的地位相对其他一些科目的教育,仍显得非常低微。似乎只是学校课程表中的一种装饰和点缀。 2.学校规模小,受编制和学校督评机制的制约,美术教师学非所用。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一所小学的服务半径达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而服务人口只有千人左右,有的还达不到千人。所以除个别以上乡镇中心校外,一般村级小学多则有学生100多人,少则几十人。教师编制在三、五人
5、左右。平均一个年级多则两个教师,少则一人,能设专职美术教师吗?再者,农村学校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督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成为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绝大多数教育者把绝大多数时间花费在争取学生的成绩上。美术专业教师须带一门“主课”,所学非所用,既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又误人子弟,所以,学了美术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往往倍受轻视,认为是光吃皇粮,干不出成绩。岂不知,姜太公卖面本不是行门中事。因此,尽管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奇缺,即使有美术教师也只能学非所用了。 3.美术课校内程资源匮乏,美术教师极缺。 美术课程资源是促进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具体包括
6、校内课程资源,如图书馆资料资源,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等。校外课程资源,如公共文化设施,当地人文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如信息获取、信息交流。西部农业地区近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希望工程的实施,部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美术教育的整体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农村,除了自然环境资源外,其他美术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孩子家庭状况普遍贫穷,因困难而失学者就很多,学校要进行美术教育,学生连起码上课的材料、工具都准备不到位。美术教育者即使想上好这门课,结果还是事倍功半,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开展。专业美术教师非常缺乏。笔者所在乡镇学校的美术教师仅占教师总
7、数的1.2%左右。 4.美术活动多不为达美育之目的,而为搞应付,完任务。 为了申请项目、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也开展美术活动(大多数在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如:举办美术展览,学习园地等。)但就这简单的活动,在领导检查完后,便偃旗息鼓。因而使美术活动达不到美育之目的,只是流于形式。 对策. 1.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改思想,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各级政府与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深化高考和中
8、考制度改革。使高考和中考不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选拔方式,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高校招生方法,使教育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包括美育和美术教育在内的全面发展。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本身一定要认清楚: 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它能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这些价值帮助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美术课应和其他课受到同等待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 《美术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确定为: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
9、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不应再被看作是下三滥,和“添头”。凡学生必修的每一门课都有他的价值地位。不因应试而有差别,不因学科差别而制造学科性质出现距离,不因距离而使学生出现畸形发展,确实要有高瞻远瞩和发展目光,使农村美术课不应再受歧视。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指依据美术课程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此,作为美术课的评价者,(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即:要理解“评价”,理解“美术”,理解“教学”,理解评价的主体。农村
10、美术教师应有自己的考核办法,考核体系。在农村 ,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办法实际上还是陈词滥调,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翻开所有教师的考核档案表,考核内容基本是千人一面,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美术教师的考核应在注重教师本身专业素质,出勤,认真负责外,更应考察教师对学生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等方面 。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使美术教师有对口专业的教学。 为了克服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中小学布点过多、规模过小、生源不足、美术教师缺乏且办学效益不高的弊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对西部基础教育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要求、
11、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积极大胆地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使中小学布点相对集中。集中全乡镇中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到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寄宿上学,边缘规模小的自然村,只办低年级的教学点,以达到资源配置优势化,使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3.适时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政府要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 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和生活靠的最近,学生了解的“审美的第一材料”比较丰富,他们虽然看不到美术图片、美术模本,但可直接观察到昆虫螻蚁,牲畜兽禽,青山绿水,茂林群芳,残垣古建,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亲临名胜古迹。美术教师应适时开发这些有利资源,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另外,在农村有许多自然材料, 如:树根、
12、麦秆、泥土等,可为工艺美术课的开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只要教师善于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在那里可供美术创作的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许多民间艺人,他的才高不傲,朴实大方,有必要可请他们直接为学生进行艺术传授。各级人民政府还要抓住国家对西部基础教育加大投资的机遇,着力解决美术课程资源匮乏的现状。 4.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美术教育的领头兵,全面落实《美术教育课程标准》。 美术教师是站在美术教育领域最前沿的实践者,在目前,农村美术教师也许有许多困惑,但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强大,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美术教育也会和其他教育一样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美术教师一定会学有所用,教有所
13、受。所以,作为农村的美术教育者,现在就应积极地行动起来,全面落实《美术教育课程标准》义不容辞。 参考书目 《新教育 新课程 新教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浅议农村美术教育 张恩奎 内容提要 揭示了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今后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育 现象 原因 对策 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新一代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适应广大人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求人才的需求。 目前,世界
14、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被重新予以理性的思考。 我们国家力图通过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操纵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习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的愿望与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尽管一直处于正常发展的态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人口状况的变化,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问题
15、1.美术课严重被挤占.撂用.有名无实。 2.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3.美术专业教师所学非所用。 4.美术活动有表无理,流于形式。 原因. 1.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滞后 目前,在农村学校(甚至有些发展中城市),许多教育管理者本身就对素质教育、新课程理解很表面,甚至一片空白。却不钻研、不调查、不总结、不实事求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观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他们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主要是高考制度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革。“一分之差”决定着两种命运。因此,升学率仍然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社会、家长及一些管理机构认可的还是考试
16、分数,在这种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质是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教师比以前更忙了、更辛苦了、学生负担也更重了。 美术课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几乎是不闻不问(用学生家长的话说,每年买来一山书,用的才是一两本)。小学只检测语文、数学,初中只考核语文、政治、外语及数理化。包括美术在内所有其他课程都是下三滥,既不对其成绩过问,也不对其教者考核。学校只抓“主课”,而放弃“副课”。从课程表上可以看出,美术课也占了一定的课时,但十有八九多数都被“主课”借用、挤占。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对之加以重视。美术教育的地位相对其他一些科目的教育,仍显得非常低微。似乎只是学校课程表中的一种装饰和
17、点缀。 2.学校规模小,受编制和学校督评机制的制约,美术教师学非所用。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一所小学的服务半径达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而服务人口只有千人左右,有的还达不到千人。所以除个别以上乡镇中心校外,一般村级小学多则有学生100多人,少则几十人。教师编制在三、五人左右。平均一个年级多则两个教师,少则一人,能设专职美术教师吗?再者,农村学校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督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成为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绝大多数教育者把绝大多数时间花费在争取学生的成绩上。美术专业教师须带一门“主课”,所学非所用,既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又误人
18、子弟,所以,学了美术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往往倍受轻视,认为是光吃皇粮,干不出成绩。岂不知,姜太公卖面本不是行门中事。因此,尽管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奇缺,即使有美术教师也只能学非所用了。 3.美术课校内程资源匮乏,美术教师极缺。 美术课程资源是促进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具体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如图书馆资料资源,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等。校外课程资源,如公共文化设施,当地人文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如信息获取、信息交流。西部农业地区近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希望工程的实施,部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美术教育的整体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农村,除了自然环境资源外,其
19、他美术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孩子家庭状况普遍贫穷,因困难而失学者就很多,学校要进行美术教育,学生连起码上课的材料、工具都准备不到位。美术教育者即使想上好这门课,结果还是事倍功半,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开展。专业美术教师非常缺乏。笔者所在乡镇学校的美术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2%左右。 4.美术活动多不为达美育之目的,而为搞应付,完任务。 为了申请项目、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也开展美术活动(大多数在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如:举办美术展览,学习园地等。)但就这简单的活动,在领导检查完后,便偃旗息鼓。因而使美术活动达不到美育之目的,只是流于形式。 对策. 1.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改思
20、想,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各级政府与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深化高考和中考制度改革。使高考和中考不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选拔方式,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高校招生方法,使教育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包括美育和美术教育在内的全面发展。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本身一定要认清楚: 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它能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这些价值帮助他们
21、更好的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美术课应和其他课受到同等待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 《美术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确定为: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不应再被看作是下三滥,和“添头”。凡学生必修的每一门课都有他的价值地位。不因应试而有差别,不因学科差别而制造学科性质出现距离,不因距离而使学生出现畸形发展,确实要有高瞻远瞩和发展目光,使农村美术课不应再受歧视。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
22、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指依据美术课程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此,作为美术课的评价者,(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即:要理解“评价”,理解“美术”,理解“教学”,理解评价的主体。农村美术教师应有自己的考核办法,考核体系。在农村 ,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办法实际上还是陈词滥调,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翻开所有教师的考核档案表,考核内容基本是千人一面,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美术教师的考核应在注重教师本身专业素质,出勤,认真负责外,更应考察教师对学生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等方面 。 2
2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使美术教师有对口专业的教学。 为了克服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中小学布点过多、规模过小、生源不足、美术教师缺乏且办学效益不高的弊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对西部基础教育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要求、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积极大胆地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使中小学布点相对集中。集中全乡镇中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到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寄宿上学,边缘规模小的自然村,只办低年级的教学点,以达到资源配置优势化,使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3.适时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政府要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 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就
24、是和生活靠的最近,学生了解的“审美的第一材料”比较丰富,他们虽然看不到美术图片、美术模本,但可直接观察到昆虫螻蚁,牲畜兽禽,青山绿水,茂林群芳,残垣古建,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亲临名胜古迹。美术教师应适时开发这些有利资源,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另外,在农村有许多自然材料, 如:树根、麦秆、泥土等,可为工艺美术课的开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只要教师善于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在那里可供美术创作的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许多民间艺人,他的才高不傲,朴实大方,有必要可请他们直接为学生进行艺术传授。各级人民政府还要抓住国家对西部基础教育加大投资的机遇,着力解决美术课程资源匮乏的现状。 4.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美术教育的领头兵,全面落实《美术教育课程标准》。 美术教师是站在美术教育领域最前沿的实践者,在目前,农村美术教师也许有许多困惑,但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强大,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美术教育也会和其他教育一样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美术教师一定会学有所用,教有所受。所以,作为农村的美术教育者,现在就应积极地行动起来,全面落实《美术教育课程标准》义不容辞。 参考书目 《新教育 新课程 新教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