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阶》 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分析,把握父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关键词句所体现的父亲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进教室、回家都要爬很多级台阶,所以爬的时候总是希望台阶低一些。但是有这样一位老人,一位父亲,却总是希望他们家的台阶高一些,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的《台阶》,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分析,把握这位父亲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昨天已经让大家把课文预习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概括一下故事情节。(要求:人物+情节,语言简洁)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2、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父亲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两三个学生回答) 这些同学的理解是否准确呢?我们先不做评论,让我们踏上文中的台阶,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三、研读赏析——审视台阶,感悟父亲。 (一)梦台阶——要强,自尊 1.文中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梦想是造一个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为何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请大家在文章中画出相关内容。 (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
3、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句:戏称 地位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家现在的家境很差,台阶很低? 父亲的坐姿 孩子的游戏 背回青石板 心疼草鞋 青石板不打磨 3.可见,我们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很差,地位很低,父亲的梦想就是能过上一般人的生活,提高地位,获得他人的尊重。从中可看出父亲性格中的哪些特征? 要强,自尊 (二)造台阶——勤劳、淳朴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1.他做了哪些准备?默读10——16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准备阶段:捡砖、拾瓦、塞角票。七个
4、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 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父亲的准备过程是(积铢累寸,漫长而艰辛) 可以说,父亲用他的 (品质:勤劳,毅力)建造起九级台阶。 2.那么,进入具体的建造阶段后,父亲又有哪些表现,从中又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呢?齐读17——21节,画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 建造阶段:动工时,父亲很兴奋;早起晚睡,但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深秋时节,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露出些尴尬的笑。 父亲用他的 (品质:勤劳、淳朴,)建造起九级台阶。 (三)坐台阶——谦卑、倔强 1.
5、父亲花费了大半辈子的精力建好了有高台阶的新房子,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新房子新台阶建好后,父亲应该坐在哪一级台阶上?最高一级?文中的父亲是不是这样做的?一直坐在最高一级吗?为什么? 个读27节,心理:处处不习惯、不对劲,坐到了门槛上。 2.父亲为何会感到不自在?如何理解父亲此时的表现?又体现了父亲性格的什么特点? 谦卑 3.辛苦了大半辈子,梦想终于实现了,换作是你,以后的生活会用怎样的方式度过?父亲呢?新房子造好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齐读28——31节 分析关键词句:挑水闪了腰。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
6、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呢了生机。 是啊,一向勤劳的父亲这是怎么了? 3、他为什么会感动若有所失呢? 父亲干了一辈子,年轻时三百来斤的青石板一下子背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如今连水也挑不动了,对他来说,劳动就是生命,是创造,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失去了生机、活力,不再是当年目光炯炯, 精神矍烁的自己了,觉得自己没用了,没价值了,没尊严了。 这再次体现了父亲的什么特点?勤劳,自尊 四、深入挖掘——抓住细节,感悟父亲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
7、止、行动或对某些细微事物进行描写 , 它可以是语言的细节描写 , 也可以是动作等的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可以形象而有力地把表现人物的 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第22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倔强,不服老 第13段“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载着几棵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摇不散”表明父亲的执着
8、 第21段: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长期的自卑使他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窘态,更反映出一个农民地位的卑微. 这些细节描写,运用
9、的恰到好处,把一个要强,谦卑,勤劳的父亲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屏显父亲形象) 五、总结提升——回首台阶,歌颂父亲 1.我们踏着文中的台阶,一路走来。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要强、自尊、勤劳、淳朴、谦卑、倔强的父亲,耗费了半生的经历建造了一个九级的水泥台阶的新屋子。一般情况下,屋子才是主体吧,作者为什么不用“新屋”做标题,而用“台阶”做标题? 台阶是父亲的梦想,是地位的标志,是文章的线索,最能体现父亲的精神品质。 2.那么作者为写父亲的这个梦想以及父亲为了这个梦想而做的努力呢,他想表达什么? 赞颂父亲这一类人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尊敬 六.小结课文 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