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安排了诗歌、记叙文。有3课是写学生的生活,有1课写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说明生活中有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引导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歌词。“主歌”部分写了三段,每段4句。主要写“我们”——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在北海荡着小舟、尽情欢乐的情景。“副歌”部分写了两句,充分抒发了“我们”愉快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会查“无字词典”》写聪聪跟着爸爸到青岛旅游。在旅游过程中,聪聪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词语的重要性,学会了查“无字词典”。全文分四段。第一段是交代事情起因。第二段写聪聪懂得理解词语,不仅要说出词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想象生活的情
2、景。第三段写聪聪懂得看到一个生动情景,要学习运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进行描写。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点明中心。古诗两首《山行》写秋天山中的美丽景色。“我”——诗人站在山下,向上看——石径顺着山势伸向远方,高高的山顶上有人家。山坡上的枫叶,经秋霜一打,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了。“我”看得出了神。《枫桥夜泊》写秋天夜晚枫桥周围的景色。1、2两句,写“我”——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干什么?3、4两句,是“我”所在地方在哪儿?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枫桥”是一个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附近。“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光。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写“我”看着“形态各异”的树叶,想了很多很多,希望每一
3、个人都做“生活大树”上“一片美的树叶”。课文分三段。第一段:“我”向一棵很美的大树走去。第二段:“我”走近大树,发现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叶子结为一个整体。第三段:“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懂得学语文不光
4、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4、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5、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课件 课时安排: 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5、总计 9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没有用钢笔写过,不会执笔书写,要先训练书写方法与姿势。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 教学重难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
7、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 2、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写钢笔字。 师巡视,学生练写。 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8、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指导看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
9、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情分析: 本诗描写的是少年儿童的生活,表达的是少年儿童愉悦的感情。因此,教学本课可从儿童的现实入手。启发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唤起学生与诗中少先队员相似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
10、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练习说话,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 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个字。 2. 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式、同桌交流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
11、中的7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4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字。 2、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多媒体。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式、同桌交流式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
12、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
13、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
14、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15、.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
16、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
17、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
18、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 ) 浆( ) 推( ) 浪( ) 汤( ) 桨( ) 堆( ) 狼(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9、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
20、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21、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狼”记“浪”“消”记“悄” “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22、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主 良 肖 果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暑期爸
23、爸带聪聪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海似火”、“惊涛拍岸”,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明白“无字词典”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无字词典”,体验多彩生活,在兴趣中生成,在乐趣中发展,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
24、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1-5节读正确流利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
25、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 (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
26、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四、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重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
27、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
28、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
29、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30、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① ② ③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
31、 典( )( )( ) 聪( )( )( ) 岸( )( )( ) 音( )( )( )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3古诗两首 学情分析: 《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两首》中的七言绝句,皆为描写秋景的传世名篇。它们都是
32、唐代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这两首诗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可谓是一首秋的赞歌;《枫桥夜泊》则通过夜泊所见的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之以所闻的乌啼、钟声,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难以言说的轻烟般的愁思。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有感情的朗读
33、课文. 2.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
34、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35、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山 行
36、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
37、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38、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四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唐.张继) 所见 所闻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学情分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
39、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于这样一篇清新优美而又意蕴深远的散文,我却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教学的切入点。反复吟读之后,觉得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写的是大树之美。第二层,着重写叶子之美。第三层,作者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
40、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
41、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 乳汁 奉献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中间 肥美 飘零 回归 葱翠 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2、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
43、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 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44、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
45、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 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
46、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
47、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
48、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
49、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0、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 习 1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的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