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书法课教学设计:
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以撇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 张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撇”的笔法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的使用方法。
2.认识和运用主笔“撇”在字中的位置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及同学们的临摹练习,促进学生对笔法和结构的正确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毛笔字的鉴赏和临摹训练,体会字的笔法美和结构美,领悟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内蕴和魅力。
教学重点:1.仔细观察以“撇”为主笔的字的用笔方法,并临摹练习;
2.体会和控制“撇”画在字体中的作用并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撇”画的
2、长度和弯度的书写把握及临摹练习。
教学用具:
毛笔一支,墨汁(或清水)一瓶,毛边纸两张(或水写布一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与启发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书法家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谈谈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信心、恒心、决心等)。
如:《下马观碑》的故事。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欧阳询。他的字自成一体,被人们称为“欧体”。有一次,欧阳询和儿子一起出门访友,半路经过一座古墓。墓前立着一大块石碑。碑上的字刚劲有力,迷住了欧阳询。他看了好久也舍不得离开,于是就让儿子先回家,自己继续留在碑前,看了又看,学了又学。一连三天,直到把字学好了,才动身离开。
……
听了这些故
3、事,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写好毛笔字有什么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写字歌》,体悟其中的道理。
二、诵读与体悟
诵读《写字歌诀》(节选),体悟写字秘诀。
写字无奥妙,不外法二门。用笔与结构,相辅与相成。
结构定形态,用笔生骨筋。用笔有规律,学习要遵循。
先要细读帖,点画认得真。全字在胸中,消化而后临。
驱笔用中锋,万毫齐上阵。墨汁沿尖下,有如屋漏痕。
应忌毫浮掠,浮掠筋必损。又忌毫平拖,平拖无浅深。
笔到恰好处,毫端生美景。粗来不觉重,细来不觉轻。
轻重有三法,法异风格新。笔端下半部,分成三等份。
运用一份笔,笔画纤而劲。运用二份笔,笔画丰而润。
运用三份笔,滥用则痴笨。用笔
4、莫过腰,过腰败笔跟。
学会起行驻,用笔破迷津。起笔要逆入,厚重要圆润。
行笔有提按,起伏而严谨。驻笔藏其锋,饱满而干净。
撇捺与勾挑,纵锋如击刃。写到转折处,环锋而略顿。
笔法练纯熟,笔势因人定。法古勿拘泥,变古以适今。
适以别风格,犹如字之魂。形具而魂安,笔力有千钧。
有法复有势,笔意自然生。佳作得笔意,庸品仿外形。
法势意相连,融在一体中。物象方曲尽,用笔更重要。
通过诵读,我们明白了写好毛笔字的秘诀:用笔与结构。
三、讲解与示范
那么,如何用笔呢?今天我们学习以撇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一起来体会用笔的方法。
1.要点解析:以撇为主笔的字,这个撇往往是长撇或竖撇。撇的
5、长度和弯度,尤其弯度是决定整个字成败的重要因素。与横的水平和竖的竖直相比,撇的弯度更加难以掌握,因为撇的弯度既要有圆滑的边缘,又要富有弹性的力度。
2.教师示范:“者”的写法:者,共八画,注意撇的书写及整体字的用笔及整个字的结构。如图(教师示范):
二、临摹与探究
1.教师示范:教师通过投影示范指导“者”的书写用笔及整体字的用笔和结构,学生临摹学习。
2.播放《微课——以撇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视频,系统指导学生用笔的方法,学生仔细观察、临摹练习。
3.教师讲析范字“者”、“夫”、“在”、“居”的书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撇”在字中的位置和特点(教师巡回示范指导)。
者,
6、首笔勿长,中竖应为整字中心,粗壮有力,长撇应在首横之上起笔,细长而潇洒。
夫,两横扛肩幅度要大,勿长。撇为竖撇,其上部要直,下部要弯而有弹力。捺起笔勿粗。撇、捺打开角度要大,捺笔运笔亦低。
在,横扛肩勿长。长撇起笔勿高,斜向贯穿整字,不宜写粗。“土”偏右,勿大勿高。
居,长撇应细长伸展飘逸,下部“古”横笔勿粗,竖笔勿长,应略弯。
4.同学们仔细观察“石”、“天”、“史”、“如”等范字,并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练习(播放轻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巡回示范、指导)。
四、感悟与实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以撇为主笔的字,你还能想到哪些字是以撇为主笔的呢?想一想,作为主笔的撇,它在整个字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同学们一起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看谁写得好。
五、交流与展示
请同学们将临摹练习的作品成果进行现场交流、展示,师生点评用笔方法与成败,奖励优秀者,推广、学习与提升。
六、巩固与拓展
1.课后搜集有“撇”的字,正确掌握用笔方法,认真临摹,完成作业一篇。
2.课外搜集、整理有关书法及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书写技巧及书法家的精神品质,弘扬中华文化瑰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