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松山湖中心小学 覃世柏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古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临死前吝啬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临死前的严监生》PPT、草稿本。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知道严监生。
1、课前猜一猜人物的游戏,知道一些人物的鲜明个性。
2、板书课题,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知道“监生”的意思,初知严监生。
2、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
1、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指导:“那里”通假“哪里”,还有问的语气“莫不是”以及最后一些长句子的停顿,比如“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2、再读课文,读流利。注意刚才纠正过的字词还有句子的停顿,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1、临死前的严监生。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A、明白严监生临死前的痛苦;B、明白严监生有心事未了。
2、两个指头的含义。
出示:“
3、……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两个指头——两茎灯草
3、品读猜测。
赵氏能看懂严监生的心思,可是别人能看懂他的心思吗?大家怎么猜的,严监生又如何反应呢?
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A、引导读,抓住“狠狠”“紧”“闭着眼”“指着不动”,达到如见
4、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B、自由读,感受严监生的着急、生气、绝望。
出示: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A、从“点一点头”,你明白了什么?
B、这个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死不瞑目的严监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归纳总结。
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还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
四、小结写法,学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1、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出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从班里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写好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3、汇报评价。
五、布置作业。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鲜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的
明
个 吝啬鬼(爱才如命)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