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 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下) 2012年01月13日 10:30 来源:财务与会计导刊2011年第7期 作者:韦琳 徐立文 刘佳 字号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五、实证结果由于因变量是二元因变量,解释变量既包含连续变量又包括哑变量,所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先后将上述识别出的变量带人模型,发现模型拟合优度和变量显著性效果较差,因此本文利用模型(2)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模型检验如表3。表3 模型逻辑回归结果-2 Log likelihood、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都是测
2、量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前者数值越小、后两个指标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从各项指标值来看,能够接受该模型。由于软件在Logistic回归中不能直接检验多元共线性,因此本文利用相关矩阵剔除了可能造成多元共线性的变量。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目的是建立舞弊识别模型,在变量取舍上是以模型识别率为目标,所以构建模型时即要考虑模型和变量的显著性等问题,又考虑到模型识别力,在可容忍范围内尽量提高模型识别率。回归结果显示,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流量(CATA)、总资产周转率(SALTA)、避免ST或退市(ST)、董事会成员中外部人员比例(BDOUT)、主管离任人数(TOTALTURN)以及国有股比例(STATE)
3、在1%水平下显著,销售增长(SCHANGE)、存货周转率(SALINV)、自由现金流量(FREEC)和董事会主席兼任CEO或总裁(CEO)在5%水平下显著。过大的销售增长变动和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流差额,较低的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增加了公司财务的不稳定性;较低水平的自由现金流量增加了公司外部压力;面对被ST或退市直接带来压力。较少的外部董事使得监管无效;主管流动性大、董事会主席兼任CEO或总裁增加了公司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国有控股水平较低又增加了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这都为舞弊创造了机会。可见,本文在三角形理论上构建的模型,能够充分解释舞弊的发生。根据回归结果,构造舞弊识别模型:FRAUD=1
4、.797+1.869GPM+3.747SCHANGE+18.217CATA-0.025SALAR-1.909SAHNV-20.088SALTA+2.187LEV-4.383FINANCE-0.001FREEC+1795.71OSHIP-6.921ROA+3.147ST-5.33BDOUT-0.28AUDCSIZE+2.456CEO+1.812TOTALTURN-9.245STATE-2.774LP+5.419H10+1.335AUDCHANGE概率分界点为0.5,将数据带回模型,得到了舞弊分类检验结果(见表4)。利用该模型进行识别时,63家舞弊公司中4家被误判,识别率93.7%;63家非舞弊公
5、司中4家被误判,识别率也为93.7%,整体识别率为93.7%,效果十分理想。可见,三因素理论对舞弊风险因素的描述是客观的,本文应用该理论,结合Logistic回归识别舞弊是可行的、有效的。六、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三角形理论,构建了舞弊识别模型,提供了一种识别防范舞弊的方法,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进而快速介入、防范发生;有助于审计准则制定部门理解财务报告舞弊特征,进而完善相关审计准则;有助于审计师在审计前对公司舞弊可能性的判断,并依据舞弊可能性安排审计活动,降低审计风险;有助于投资者或债权人对目标公司舞弊可能性的判断,进而防范自身利益受到损失。防止财务报告舞弊根本上要从公司内
6、部做起。一方面要减轻压力:公司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计划和预算,加强资产管理,保证现金流的持续平稳;融资需求要合理有度、量力而行;对高管的考核与激励也要合理有效。一方面要减少机会:不断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增加外部董事,避免高管身兼多职;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聘用标准,保证公司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还要杜绝借口,防范道德风险,改善公司内部以及与审计人员的沟通。总之,通过弱化压力、机会或借口任意一个因素,打破舞弊三角形,便可从源头上杜绝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注释:扎比霍拉哈瑞扎伊著,朱国汉译:财务报表舞弊:预防与发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秦江萍上市公
7、司会计舞弊:外国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6):69-74Beasley(1996),此步骤是以上市公司市值为标准,本文选取总资产为替代指标。舞弊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保全这些样本十分重要。因此,制造业舞弊公司凡在制造业一级行业分类中无符合标准的配对公司,则在二级行业分类中选取,共涉及3家公司。F表示舞弊公司样本,N表示非舞弊公司样本。由于篇幅限制,相关矩阵数据过多,所以未在本文中列出。参考文献:1陈关亭2007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因素的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5):91-962秦江萍2005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外国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6):69-743阎长乐2004上市公
8、司的会计舞弊分析J管理世界(4):111-1164杨清香,俞麟,陈娜2009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7):64-705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 2002. 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 No.99M. New York, NY-AICPA.6Beasley, M. 199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9、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1(4): 443-465.7Beasley, M., J. Carcello, D. Hermanson, and P. D. Lapides. 2000.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J. Accou
10、nting Horizons. 14 (4): 441-454.8Christopher J. Skousen, Kevin R. Smith, and Charlotte J. Wright. 2008. Detecting and predicting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raud triangle and SAS No.99 R. Working Paper, Utah State University.9Dunn, P. 2004. The impact of insider power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30 (3): 397-41210Summers, S. and J. Sweeney. 1998. Fraudulently misst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nsider trad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3 (1): 131-146.原载审计研究(京),2011.2.98106(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