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工业大学 本科学生课外研学活动学分认定办法(试行) 一、总 则 (一)学生第二课堂通过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学习已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即研学活动)。从2003级起,方案规定每位学生在四学年中必须通过科研实践、学科竞赛、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和学年作品等活动取得1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二)学生能否获得课外研学技活动学分,重在参与和体验科研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并看其是否得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 (三)学生取得课外研学活动学分的主要途径是: 1、 参加“三创”教育课程体系学
2、习 2、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 3、 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 4、 参加“三百工程”活动(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考核 5、 提交相关作品(制品、设计、论文、报告、规划、软件等)及相关资料 6、 发表论文(含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学术活动提交论文并被录用或作报告) 7、 听科技、学术报告并撰写与报告相关的材料,如文献综述、评论等 8、 其他科研和学术活动 二、组 织 (一)为保证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各院系应成立“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本院系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日常工作,主持学生课外研学学分的评定。各院系的“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成员须
3、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三、学分认定 (一)SRTP项目的学分认定 学生参加SRTP活动,须经结题验收,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结题验收,以院系为单位统一组织,由学校和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联合组成专家组负责实施。结题验收时,项目组成员应到场共同汇报和答辩,并提供项目认定书所确定的各项成果以及汇报用的电子文档。 学生取得的学分应在完成结题验收后由专家组当即评定,并明确记载在《安徽工业大学SRTP项目结题验收表》上(见附件一)。 学生在SRTP活动中,完整地参加了从文献资料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或设计制造、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或论文→书写心得体会→答辩并提交全套资料这一科
4、研全过程,通过结题验收,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的计算方法为:
1、先计算项目的总学分:
按表1,根据项目的成绩等级和参加人数,确定项目基本分。
表1 项目基本分
1人
2人
3人
n人(3 5、3)分
+2+0.3(n-3)分
两项相加,即为项目总学分:项目基本分+项目加分=项目总学分。
2、再按项目各成员承担工作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各成员承担工作量的多少由学生负责人与各成员根据各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多少协商确定,填写在“项目结题验收表”中,并须经指导老师审核。
3、成绩等级标准
优秀: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科研全过程、工作量大、完成质量高、创新特色较明显。
良好: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科研全过程、工作量较大、完成质量较高。
通过: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科研全过程,达到自主研学训练要求,通过结题验收。
不通过:未完成科研全过程,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但如有改进与完善的可能 6、则可在验收专家组同意的前提下,经改进与完善后,申请第二次验收。
(二)参加学科竞赛的学分认定
1、竞赛内容包括“挑战杯”科技和创业竞赛、SRTP项目、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大赛、制图、力学、程序设计竞赛、网页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类等竞赛等。
2、参赛作品通过专家评审获得鼓励奖以上即可获得研学学分。
3、参赛和获奖的学分数按奖励等级而定,见表3。
鼓励奖
(参赛)
院级二等
院级三等
院级一等
校二、三等奖
省级三等奖 校二、三等奖
国家三等奖
省级二等奖
校一等奖
国家二等奖
省、大区一等奖
国际二等奖
国家一等奖
国际特、一等奖
挑战杯特等奖
7、
0.3
0.5
1.0
1.0
1.5
2
2.5
3
表3 学科竞赛学分
注:①团队参赛获奖的,团队中所有学生均可获得相应学分。
②同一内容或同一作品参赛多次获奖者,只计其中最高奖的学分。
(三)参加“三百工程”的学分认定
1、 加由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活动;
2、“读后感”、“观后感”和“名歌演唱”参赛鼓励奖以上即可获得研学学分。
3、 参赛和获奖的学分数按奖励等级而定,见表4。
表4 “三百工程”的学分
类别 等级
鼓励奖
(参赛)
院级三等奖
校级鼓励奖
院级二等奖
校三等奖
院级一等 8、奖
校级二等
校级一等
“读名著”活动
0.3
0.5
0.8
1.0
1.5
“观名片”活动
0.3
0.5
0.8
1.0
1.5
“唱名歌”活动
0.3
0.5
0.8
1.0
1.5
注:①每观看一场名片计0.1分,以礼堂盖章为准。
②团队参赛获奖的,团队中所有学生均可获得相应学分。
③同一内容或同一作品参赛多次获奖者,只计其中最高奖的学分。
(四)提交研学作品的学分认定
1、未纳入SRTP活动但仍能提交研学作品(小发明、小制作、小构思、创意作品、制品、设计、论文、报告、规划、软件等)的学生也能获得相应的研学学分。但须由学生提出申请 9、填写规定格式的表格(见附件二),并向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提供作品及相关的研学材料,包括文献综述、调研报告、研究或设计方案、图纸、实验记录、论文或报告、软件、心得体会等等材料中所应该有的部分。
经院系安排的两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预审,填写预审表(附件三),并经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通过答辩等形式认定后方可给以相应的学分。见表5。
审查或答辩过程中,如发现作品有抄袭、盗用等舞弊现象,则按照学校相关条例,从严处理。
2、再按项目各成员承担工作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各成员承担工作量的多少由学生负责人与各成员根据各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多少协商确定,填写在“项目结题验收表”中,并须经指导老师审 10、核。
3、成绩等级标准
优秀: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研学全过程、工作量大、完成质量高、创新特色较明显。
良好: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研学全过程、工作量较大、完成质量较高。
通过: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研学全过程,达到自主研学训练要求。
不通过:未完成研学全过程,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
表5 研学作品的学分
1人
2人
3人
n人(3 11、
(五)发表论文的学分认定
学生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刊物发表论文或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学术活动提交论文并被录用或作报告,可获得相应的研学学分,分值规定为:
①、国际核心刊物 6分
②、国际一般刊物 5分
③、国内核心刊物 5分
④、国际学术活动论文 (作报告或收入论文集) 4分
⑤、国内一般刊物 3分
⑥、省、部、国家级学术活动论文(作报告或收入论文集) 2分
⑦、校、院级学术活动论文(作报告或收入论文集) 0.3分
如论文有多位作者,则学分按以下比例进行分配:
①、 一位作者:100%;
②、 二位作者:60%、40%;
③、 三位作者:50%、30 12、%、20%;
④、 四位作者;40%、30%、20%、10%;
(六)听科技、学术报告的学分认定
听一次科技、学术报告,并提交后续研学材料(如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学年或学期论文、评论等等),经两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评阅,填写评阅表(附件四),并经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认定后,可获0.3学分。(认定书见附件五)
(七)其他研学活动的学分认定
各院系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或实验条件确定研学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报实践教学科审定备案。学分认定由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参照上述各项学分认定办法酌情处理。
四、其 他
(一)以班级为单位设置规定格式的课外研学学分记录表( 13、见附件六),由各院系指定人员或教务助理登录每位学生逐次所得学分,最后由院系教学主任签字认定,并像课程成绩单一样作永久保存。
在学生毕业成绩单中登录研学成绩和研学学分时,将上述逐次所得学分累加,并按照如下折算办法:优秀≥5学分、4学分≤中等<5学分、3学分≤及格<4学分、不及格<3学分,在成绩栏中注明成绩等级。在学分栏中记1学分(及格或以上)或0学分(不及格)。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2005年11月
附件一:
安 14、徽工业大学SRTP项目结题验收表
院系名称(立项负责人所在院系) 项目编号
一、项目名称
项目经费
□一般 □重点 □重大
二、项目组成员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排序
姓名
学号
承担工作量(%)
本人签字
备注
负责人
1
2
3
4
三、研究成果简介(重点介绍特色及创新点):
四、成果形式及数量:
□文献资料综述 ( ) 份 ; □调研报告 ( 15、 ) 份 ;
□研究或设计方案 ( ) 份 ; □图纸 ( ) 份 ;
□实验记录 ( ) 份 ; □论文 ( ) 份 ;
□软件 ( ) 份 ; □心得体会 ( ) 份 ;
□实物 ( ) 件 , 名称:
主要技术指标: 16、
□其他: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17、
六、验收专家组结论:
成绩等级 □优秀 □良好 □通过 □不通过
项目总学分数 _________学分
给定学分数(负责人) _________学分
给定学分数(参加人)1号 ________学分
2号 ________学分
3号 ________学分
4号 ________学分
专家组建议: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七、主管部门意见
18、 签字: 年 月 日
注1、 表头及第一、二、三、四项由学生负责人填写。
注2、 承担工作量大小由学生负责人与参加者根据每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大小填写,经指导教师审核(在第五栏填写意见)。
注3、 项目总学分数按照《安徽工业大学本科学生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办法》第五条确定。
注4、 学生所得学分数的总和应与该项目总学分数相符。
附件二: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研学作品验收表(非SRTP项目)
院系名称:
一、作品名称:
二、提交作品成员
项目负责人及成员排序
姓名
学号
承担工作量(%)
本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
19、
第一协作完成人
第二协作完成人
第三协作完成人
三、 作品类别
□实物、 □设计、 □论文、 □报告、 □规划、 □软件、 □其他
四、 作品简介(可附页)
五、成果形式及数量
□文献资料综述 ( )份;
□研究或设计方案 ( )份;
□调查表或实验记录 ( )份;
□软件 ( )件;
□实物 ( )件;
名称( )、主要技 20、术指标
□研究、设计或调研报告( )份;
□实验报告 ( )份;
□图纸 ( )份;
□论文 ( )篇;
□心得体会 ( )份;
□其他 ( )份;名称( )
六、 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验收结论:
1、成绩等级
□优秀; □良好; □通过; □不通过;
2、作品总学分数( )学分;
其中:项目负责人( )学分;
21、 第一完成人( )学分;
第二完成人( )学分;
第三完成人( )学分;
第四完成人( )学分;
3、建议: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七、 主管部门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注:1、表头及第一、二、三、四、五项由项目负责人填写。
2、承担工作量由项目负责人与协作完成人根据每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大小填写。
附件三: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研学报告、论文预审表(非SRTP项目)
院 22、系名称:
一、名称:
二、提交报告、论文成员
项目负责人及成员排序
姓名
学号
承担工作量(%)
本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
第一协作完成人
第二协作完成人
第三协作完成人
三、内容简介(可附页)
四、成果形式及数量
□文献资料综述 ( )份; □研究或设计方案 ( )份;
□调查表或实验记录 ( )份; □研究、设计或调研报告( )份;
□实验报告 ( )份; □图纸 ( )份;
□论文 23、 ( )篇; □心得体会 ( )份;
□其他 ( )份;名称( )
五、预审意见
1、是否系统地、完整地完成了科研全过程 □是 □否
2、工作量 □大 □较大 □小
3、完成质量 □高 □较高 □低
4、有无创新特色 □有 □无
5、是否有抄袭、盗用现象 □是 □否
六、预审人
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_
评价:
签字 24、 年 月 日
注:1、表头及第一、二、三、四项由项目负责人填写。
2、承担工作量由项目负责人与协作完成人根据每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大小填写。
附件四:
学生聆听科技、学术报告后续研学材料评阅表
院系名称
提交材料学生姓名
学 号
材料名称
材料类别
□文献综述 □读书报告 □评论 □其他
评价
1、内容和形式是否达到一般要求 □是 □不足 □否
2、研学态度是否认真 □是 □一般 □否
3、是否有抄袭现象 □是 □否
评阅人
25、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
建议或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五:
研听科技、学术报告学分认定书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科技、学术报告名称:
报告人资料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报告日期
报告内容简介(可附页):
与报告相关的研学材料:
□读书报告 □评论 □文献综述 □其他
研学材料名称:
有无两位副教授职称以 26、上老师的审查材料:□有 □无
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关于学分认定的意见:
□0.3学分 □0学分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要求将研学材料及两位老师审查表与本表格装订在一起。
附件六: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课外研学学分登记表
院系:
班级:
序号
姓名
学号
研学项目类别及所得学分
总得分
SRTP
竞赛
三百
作品
论文
报告
其他
27、
28、
29、
登记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签字:
日期:
1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