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遮罩动画》是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涉及遮罩动画、制作遮罩动画的步骤等概念及操作。遮罩动画是Flash动画制作的重点、难点,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Flash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本节课做为整个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既要培养学生对现实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遮罩层的概念;了解遮罩层的特点与作用。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遮罩层,进一步深化对Flas
2、h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遮罩动画的基本概念,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
难点:遮罩动画的制作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探究、展示交流,即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研讨探究和展示交流,学会制作Flash遮罩动画。课堂上的主要时间是学生研讨探究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设计和安排不仅使知识简单的课程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欣赏动画“大王叫我来巡山”,通
3、过老师提问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动画形式引出今天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7页,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遮罩是需要通过( )图层实现的,上一层叫( )层,下一层叫( )层。
(2)遮罩结果显示的是二层的叠加部分,上一层决定看到的( ),下一层决定看到的( ) 。我们通常也把遮罩层叫做“透通区”,即透过上一层看下一层的内容。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任务一:制作望远镜效果。
观察遮罩之后的效果,明确任务;通过遮罩前后动画效果的对比,明白遮罩的含义。
2、集体纠错:师演示学生探究中出现的
4、错误(1)、椭圆元件的转换---圈选、点选(2)、遮罩图层的设置,让学生进行纠错。
3、任务二:做被遮罩层的动画效果
观察动画制作的效果,明确任务。
方法提示:在被遮罩层上做动画。
4、想一想:(思考回答问题)
遮罩动画可以在两个图层上同时做动画吗?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后,欣赏有关遮罩动画的生活实例,设置难易不同的三个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任务来实践完成。
1、简单的画卷卷轴(易)
2、漂亮的文字效果(中)
3、水波涟漪效果(难)
提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参考学案,也可以参考学习视频;
作品评价:采用作品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梳理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1、要产生遮罩,还少要有两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2、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
即用遮罩层的可显示区域来显示被遮罩层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