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执教者:桂林市灌阳县直属机关第一小学 周艳红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
2、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及61页做一做,练习十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和摆花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和摆花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
3、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一说除法的两种含义。
2. 圈一圈,填一填:
师引入:两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那么余数和除数究竟有着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师板书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
(2)动手实践。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 9根、10根、11根、12根小
4、棒呢?
2.汇报交流。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总是1、2、3,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3。
4.小结: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观察对比,深化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规律
1.每5盆花摆一组,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2.师提问。
3.师小结: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师板书。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坡度练习,升化提高。
六.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 < 除数)
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