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
延安实验小学 薛采言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在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对这句名言有着更全面的理解与更深刻的感悟。
本书作者尹建莉,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还是一位作家,所以此书写来让人感觉是亲切感人,朴素生动。最重要的是,她给我们的不是抽象空洞、让人看时心服口服、看完之后却不知所从的理论,而是具体的、有很强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她没有刻意夸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仅仅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以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应有的适度
2、的骄傲和自豪去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下面粗浅地谈谈本书对我最有启发的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很多人要孩子读书,都带有很大的功利
3、目的,非要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做笔记、复述等等。一旦在阅读中附加了过多要求,他怎能还提得起兴趣呢?
家长应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它成为孩子生活中自然而然存在的一部分。孩子的阅读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滋润着他的潜能,于无声中修得一支生花笔。“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真是一语切中要害。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
4、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刚开始读到时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
5、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发现优点、淡化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
注重“赏识”教育。告诉他,你是最棒的。提醒自己多赞赏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作者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
6、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四、不唯分数论
不要求孩子考100分,分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成绩,但分数不完全代表成绩。不在教育上虔诚思考,不去用心理解孩子,分数上步步紧逼的家长,最后多半会成为节节败退的家长。这点我觉得自己是非常有共鸣的,“争强好胜”是人的一种天性,孩子本身都会有对分数的追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100分的,相对于分数,我们更需要孩子做到的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一种精神,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
7、恒的毅力等。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心态,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你面对的是一位非常真诚、实事求是的教育专家。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那么发人深省,都值得无穷回味,都会引起我的反思,反思自己教育自己孩子时的得失利弊。“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教育全在细节中,关注教育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封面上的一段话。让我们以此自勉,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做孩子真正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