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1《有理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设计及说明
昆明市第十中学 戴西来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出发,乘方的基础,对后续的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
2、验;
4.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三)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在考虑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的归纳过程。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探究算式的规律和合情推理方面还存在欠缺.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个正数相乘法则之后,继续探索正数乘负数,负数成正数、负数乘负数以及负数乘0.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
3、也经历过一些探究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
三、教法:引导探究法
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
白板、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知
识
回
顾
1、 有理数怎么分类
4、
2、 温故知新
计算:(1) (2)
(3) (4)
本节课主要是用类比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对知识的回顾可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
践
探
索
1、情境假设: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cm ,3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3 天后,
甲水库水位上升多少:
乙水库水位下降多少:
5、
3×3 = (−3)×3 =
3×2= (−3)×2 =
3×1= (−3)×1 =
3×0= (−3)×0 =
2、观察上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要使得此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3×(-1)= (−3)×(-1) =
3×(-2)= (−3)×(-2) =
3×
6、3)= (−3)×(-3) =
/3、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 .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4、通过例题的形式得出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两个乘积为1的数互为倒数 。
此环节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探究及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应
用
新
知
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7、 (5) (6)
(7) (8)
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书写的规范性,进一步落实两数相乘的运算法则。
巩
固
新
知
巩固练习1(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被乘数
乘数
积的符号
积的绝对值
结果
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巩
固
新
知
说出下列各数
8、的倒数:(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1) (2) (3)
(4) (5) (6)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
结
梳
理
1.在本堂课上你学到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是
2.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是
3.乘积为1的两数互为倒数。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当堂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布
置
作
业
1.必做题:完成数学书P37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2.选做题:数学书P39第12题。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