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中心校 新兴小学 党娟 2010年10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等重要作用。所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评价的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2、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需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1)要明确发展的理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发展。 (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朝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 (4)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5)要发挥评价
3、过程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甄别与淘汰。 (6)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喜欢自己,拥有自信。 (二)、转变评价的内容 传统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关注的多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的是其中的某些方面,往往是那些能够定量或外部特征比较明显的方面,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而发展性评价关注重心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与其成长过程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定量的方面,也包括定性的方面,如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等。发展性评价试图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性监控促使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方
4、面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 (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 (5)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6)诚实守信,举止文明,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 2、心理素质与合作能力 (1)具有正确的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2)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积极参加集体生活。 (3)能倾听、理解他人意见,能同情关心他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4)有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毅力,敢于探索与尝试新鲜事物。 (5)对个人行为负责,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5、 (6)自强自立,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 3、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 (1)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2)学习态度积极,能按时完成作业。 (3)上课认真听讲,能运用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 (4)作业书写认真,干净,正确率高。 (5)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体育与健康 (1)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 (3)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转变评价手段 传统的评价凭借一张卷纸,评价的核心内容大多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为主,“以分数论英雄”,缺少对
6、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属于终结性学业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包括不仅仅包括终结性评价,更在于过程性评价与。 1、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重在平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即时性评价;②阶段性评价;③表现性评价;④《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 ①即时性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教师可根据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二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记录。这种评价可根据需要一天一次,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评
7、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是整齐划一的。 课堂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课堂评价的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列举的“要素”只对教师和学生起一个导向、参考作用。 ②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可以以一周或一个单元为一个阶段,总结本阶段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的标准参照评价内容,结合学生的表现评以四个等级(A、B、C、D)。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采取教师评、家长评、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也可配以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形成要多种多样,富有趣味
8、性。可以用书面方式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测试形式可开卷也可闭卷。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③表现性评价 给每个孩子提供平等参与、平等展示的机会,拓宽评价渠道,创造实践机会。教师积极营造竞赛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奖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搭建成长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教师要看到学生在成长中的努力,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例如:在班级中设立展示学生行为表现的“成长记录台”、“成长树”、“星星榜”,展示学生特长的“书法天地”、“最美的作业”、“诗配画”,展示学生知识的“诗词诵读擂台赛”、“读书感悟”、“习作园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
9、快乐成长。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这些表现进行评价,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里。这样可以比较好地训练与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④《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 通过收集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表现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教师、家长对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取舍都有参与权,但以学生的意见为主。可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在整个小学阶段里,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并随着年级的更替,更换管理者。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结束后进行整体评价、总结。终结性评价实行等级制,按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的成绩来折算,折算成等级填写到素质手册上,将学科综合评价成绩统计表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级成绩折算的方法是: 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再努力”。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学生科学发展性评价体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探索与实施有利于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以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进步,以虚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以务实的精神设计自己的未来。这是我们所有的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