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喷织高紧度气流纺织物浆纱生产研究 添加日期: 2012/8/2 吕治家 张华明 (山东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探讨了喷织高紧度气流纺织物的浆纱工艺。为了解决此类织物织造断经多、打纬阻力大、易出波纹等生产问题,对其典型品种的各项技术条件和生产难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浆纱工艺优选是解决此类生产问题的关键,提出了相应的浆纱工艺路线,初步确定了工艺参数,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浆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得到最优浆纱工艺从而解决了生产问题,通过规模上机实践验证了该工艺路线和工艺优化组合的优越性。 关键词:高紧度;气流纺织物;断经;波纹;工艺路线;正交试验 近年来,坯布市场纯棉高紧度气流
2、纺织物的需求量较大,此类织物以秋冬服装用厚重面料为主,运用斜纹、纬二重、双层、条纹、踏盘组合小提花等组织,配以气流纺粗号纱高经纬密织造,坯布染色后部分面料经过刮胶、磨毛、抓绒等处理,表现秋冬休闲服装用料温暖厚重质感。由于此类织物纱号粗、紧度大,织造断经多,打纬阻力大,停车痕难以控制,生产难度高,浆纱工序的工艺优选是此类品种提高产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纯棉高紧度气流纺织物浆纱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 1技术条件及生产难点分析 以典型品种OE48.6/58.3 472.4/259.9 175纯棉直贡为例,该品种经向紧度达到121.85%,纬向紧度为73.4%,织物内经纱之间挤
3、压程度较严重。原料方面,经测试经纱OE48.6断裂强力平均值为396.88cN,断裂强力变异系数为9.8%,断裂强度为8.17 cN/tex,断裂伸长率为6.85%,断裂伸长率变异系数为12.11%,气流纺棉纱相比环锭纺棉纱断裂强度低,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不匀率较高,纱线受力韧性差【1】。浆纱方面,该品种采用津田驹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单个浆槽的浆纱覆盖系数为66.74%,相对较高,在浆纱过程中出现经纱叠摞的可能性大,追求浆纱张力均匀、减少叠摞需要较大的浆纱退绕张力,但采用过大的退绕张力将会影响浸浆效果,同时大张力将导致浆纱的伸长过大,使上浆后的气流纺断裂伸长率受到明显损失,弹性性能下降,因此浆纱过
4、程中张力均匀与良好上浆效果兼顾难度较大。织造方面,该品种在津田驹喷气织机上生产,由于织造车速高,织物紧度大,经纱排列紧密,一是对浆纱的耐磨性能要求较高;二是可以预见织机打纬阻力较大,布面振动大,需要较大的织机上机张力,对浆纱的强力及伸长性能要求较高,同时需要较高的织轴硬度,且织轴硬度要均匀。该品种织物组织为5枚3飞贡缎,对织造过程进行静态分析,在开口至最大时梭口上下两层经纱的比例为4:1或1:4,对织造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开口过程中的综框可以分为2片运动的综框和3片静止的综框,开口运动过程中的梭口上下两层经纱是3组在一层面上,其余2组并没有同时到达另一层面,因此织造过程中上机张力在梭口上下两层经
5、纱上的分布差异较大。断经或断纬停车后如果不使用开口机自动平综功能,则同样两层纱受力差异较大,加之织机张力大、气流纺纱韧性及弹性恢复性能差,停车后在张力的作用下经纱容易出现缓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2】,导致严重的停车波纹。处理完断头开车时打纬阻力大,经纱塑变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开车波纹。波纹疵点的控制是生产该类品种的关键问题。 2技术措施及工艺优化 2.1浆纱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的初步确定 通过以上对该品种生产难点的分析可以得出,为保持浆纱的柔韧性,提高浆纱耐磨性能,减少减轻波纹疵点产生,应采取较小的上浆率和浆纱伸长率,并采用较大的浆纱回潮率【3】。初步确定上浆率控制在10%-12%左右,严格控制
6、浆纱伸长率在1.2%以内,特别是湿区伸长率控制在0.2%以内。由于该订单走货很快,不存在压布发霉的隐患,因此确定将回潮率控制在7.5%-9.5%范围内。为实现较小的上浆率,同时追求浆纱耐磨性能,我们在兼顾浆纱成本的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向“两高一低”浆纱工艺路线靠拢,采用低粘度浆料配合较高的压浆力,改善浆纱浸透,提高浆膜完整度。为充分利用设备性能,在设定高压浆力的同时对应配置略低的车速,变相提高压浆力,并使纱线在挤压区内的作用时间延长【4】。此外,为适应织造大张力上机,采用较大的织轴硬度,对应浆纱卷绕张力和托纱辊压力偏大掌握。因此,初步确定该品种的浆纱工艺路线为高压、低粘、中速、小伸长、大回潮,力保
7、浆纱柔韧性。 2.2浆纱工艺参数的优化 各项浆纱工艺因素都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在确定了浆纱工艺路线之后,为进一步优选工艺参数,优化各项工艺因素之间的配合,我们尝试进行了正交试验。正交试验选取了浆液粘度、压浆力、浆纱车速、浆纱回潮、高速上浆部分伸长、高速干燥部分伸长和卷取张力共7个因素,通过7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各因素水平表 水平 浆液粘度A 压浆力B 浆纱车速C 浆纱回潮D 高速上浆部分 高速干燥部分 卷取张力G /秒 /KN /m/min /指针设定位置 伸长E /% 伸长F /% /N 1 6.1
8、 21 30 7.5 0 0.8 6300 2 5.2 24 40 9.5 0.2 1.0 5600 我们选择了L8(27)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根据对品种生产难点的分析,确定CMPX断经次数和下机波纹数量作为本试验考核衡量标准,其中CMPX断经次数刨除了织造操作水平、看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反映浆轴质量。为便于统计,下机波纹数量为总数,没有区分降等波纹和一般波纹,跟踪记录下机第一个布。正交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正交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方案 因素 CMPX经次数 波纹条数 A B C D E F G 1 1 1 1
9、1 1 1 1 7.1 11 2 1 1 1 2 2 2 2 5.9 13 3 1 2 2 1 1 2 2 4.0 7 4 1 2 2 2 2 1 1 3.3 4 5 2 1 2 1 2 1 2 5.4 8 6 2 1 2 2 1 2 1 2.1 4 7 2 2 1 1 2 2 1 3.9 0 8 2 2 1 2 1 1 2 1.8 0 8个方案具体操作为调浆2桶,浆轴4个,每轴试验了2个方案,然后跟踪织机断经和下机质量。其中浆液粘度A的两个水
10、平采用相同的浆料配方,以磷酸酯淀粉为主,搭配PVA和丙烯酸,由于纱号较粗,更多考虑了浆膜的屈曲性能【5】,水平2是延长煮浆时间降低了浆液粘度,两桶浆开车过程中粘度均有所下降,水平2的粘度降低相对更明显,第二个轴降至4.98秒。压浆力B的2个水平均为设定上限车速40m/min的对应值。浆纱车速C为实际正常开车车速。浆纱回潮D的2个水平为回潮仪的指针设定,正常开车时数显范围控制在40-60之间。卷取张力G参照津田驹公司经验公式(总经根数/英制支数)×定数×10,两个水平分别取定数0.8和0.9,适当调高设定。其他工艺参数遵循工艺路线和生产经验确定,其中退绕张力的设定考虑浆纱机型没有喂入张力辊,权衡
11、其对浆槽内经纱伸长的影响,参照津田驹公司经验公式适中控制。浆纱伸长的设定低速上浆部分相比高速加大了0.2%,干燥部分相比高速减小了0.2%。托纱辊压力采用0.45MPa的高压,保证足够的织轴硬度。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衡量标准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见表3。 表3两项衡量指标各影响因素计算 项目 CMPX经次数 波纹条数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1水平和 20.3 20.5 18.7 20.4 15.0 17.6 16.4 35 36 24 26 22 23 19 2水平和 13.2 1
12、3.0 14.8 13.1 18.5 15.9 17.1 12 11 23 21 25 24 28 差值 7.1 7.5 3.9 7.3 3.5 1.7 0.7 23 24 1 5 3 1 9 优方案 A2 B2 C2 D2 E1 F2 G1 A2 B2 C2 D2 E1 F1 G1 2.3影响因素分析 各因素对两项衡量指标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在对CMPX断经次数的影响中,回潮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线回潮仪指针设定在9.5时,浆轴断经相对较少,用烘干称重法测其实际浆纱回潮为8.6%,棉纱回潮越大
13、强力越高,气流纺品种采用较大回潮有利于提高强力减少断经,但要考虑织轴粘连和棉布霉变的隐患。压降力的影响程度最大,采用高压浆力提高了浆纱的浸透性能,增强了浆纱的耐磨程度,特别是配合低粘度浆料时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断经,同时降低了上浆率有利于降低浆纱成本。浆纱车速的影响占到一定比例,跟踪发现浆纱车速稳定在40m/min阶段的织机效率明显较高,分析认为一是高车速的带浆量大,有利于提高浆液在经纱之间的侧压,改善浆膜完整度【6】,二是相对减少了经纱在上浆辊上的时间,上浆辊是良好导热体,特别是津田驹浆纱机的第二上浆辊没有浸在浆液里,对浆纱及浆液有一定烘燥效果,较高车速相比低车速降低了上浆辊与经纱之间的粘附
14、此外,在浆纱开车初期撞筘较多,车速较低,逐步提高车速后,浆纱开车反而更加顺利。因素E上浆部分伸长为0时,断经相对较少。干燥部分伸长和卷取张力对断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对下机波纹数量的影响因素中,浆液粘度和压降力的影响极为显著,较低的浆液粘度和较高的压浆力效果好,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这两项因素的配合至关重要,压浆力和车速同时都是水平2的试验方案棉布下机波纹均是0条,跟踪所有试验方案的退浆指标发现,压浆力和车速同时都是水平1时上浆率为14.1%,分别是水平1配合水平2时上浆率在11.6%-14.0%之间,同时都是水平2时(方案7和方案8)的上浆率是10.3%。较小的上浆率保证了浆纱的柔
15、韧性能,纱身相对细软,织造打纬阻力明显小于上浆率大的方案,打纬时织口位移小,织机布面震动小,同时浆纱保伸较好,浆纱断裂伸长相比原纱差距不大,有效防止了波纹的产生。此外,从织轴的外观看浆纱纱身顺滑,耐磨性能较好,断头停车次数的减少也直接降低了波纹的概率,可见的低粘高压小上浆率的浆纱工艺是该品种减少波纹产生的关键。此外,较高的卷绕张力有利于改善织轴经纱张力不匀,减少了停车后织口的前移,有利于减轻波纹产生。相对较高的浆纱回潮率也有利于改善浆纱的柔韧性,减少波纹产生。 从两项衡量指标的优选方案来看,只有“高速干燥部分伸长F”一项因素在两项指标中的优选水平不一致,这项因素对两项衡量指标的影响均较小,特
16、别是对波纹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可以确定试验最优方案为A2B2C2D2E1F2G1。该最优方案在8个试验方案中没有出现,在各试验方案中效果最好的是方案八,为验证试验得出的最优方案是否优于方案八,我们再次浆轴时用该最优方案工艺浆纱,安排所浆织轴在方案八的织机上结经上机,同机台进行对比。经统计,该最优方案织轴在结经第二个班次起3个班的CMPX断经次数平均为1.65,下机第一个布布面没有出现波纹疵点,由此可以确定试验结果得到了实践验证。 3规模上机后生产情况 准备车间按照优选工艺进行了大规模浆轴生产,织造车间陆续挂机后个别机台下机仍出现了降等波纹疵点,为此织造改为反织上机,即采用1/4凸轮,并根据高
17、紧度织物的特性,采用大张力、小开口的上机工艺【7】。采用反织后织机打纬阻力有所增大,布面震动略大,但跟踪整理车间下机质量来看波纹明显减轻或减少。个别机台波纹程度虽然轻微,但条数仍较多,原因是为了便于处理停台,部分机台未采用断纬停车平综功能,调整使用平综后落布没有出现波纹。准备车间再次浆轴时重点抓了浆纱工序质量指标的控制,提高了浆轴质量的稳定性。织造车间翻改此品种后,跟踪开车状态、下机质量,及时进行机台工艺微调,逐步稳定了生产状态。开车效率提升到87%以上,下机波纹疵点明显减少,尤其是降等波纹完全杜绝。 4结语 纯棉高紧度气流纺织物纱号粗、紧度大,喷织生产断经多,打纬阻力大,停车波纹难以控制
18、要减少断经,控制波纹疵点产生,需要改善浆纱的柔韧性,提高其耐磨性能,并宜采用较高的织轴硬度,因此浆纱工艺优选是解决此类品种生产问题的前提和关键,确定此类品种的浆纱工艺路线为高压、低粘、中速、小伸长、大回潮等。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断经的主要因素是压浆力、浆纱回潮和浆液粘度,影响波纹疵点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浆液粘度与压浆力的配合。规模上机实践证明,通过对各项浆纱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并加强后道工序的跟踪调整,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织物波纹疵点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及下机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玉权,郁春涛,马琴.提高粗号转杯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0,38(2):32-34.
19、 [2] 姜怀,邬福麟,梁洁,等.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392-393. [3] 洪仲秋.上浆率的设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7,35(10):17-21. [4] 姚作和.高压上浆工艺推广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4,32(10):19-21. [5] 吕治家,张华明,李德朝.纯棉异经织物生产难点及解决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2,40(3):54-67. [6] 萧汉滨.高压上浆工艺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4,32(8):24-28. [7] 张桂珍.剑杆织机生产双纬织物的体会[J].棉纺织技术,2010,38(12):58-60. [8] 过念薪,朱德震.织疵分析[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