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表
课名
三峡
省份
河南省
市
洛阳
区/县
偃师
单位全称
山化镇第五初级中学
教师姓名
徐明明
学科
语文
学科(版本)
语文版
章节
第六单元
学时
第二学时
年级
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技巧都比较生疏,对文章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抓住三峡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难点:品味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措施:采用“三环节五步教学法”,利用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三峡及作者的相关知识。教师准备PPT及相关图片、朗读等。
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教师边展示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图片,边有感情的导入内容。
让学生
3、直观的感受到三峡美丽风光的,并了解到三峡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PPT展示三峡的相关图片,让从没去过三峡的农村孩子初步认识三峡。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生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根据目标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PPT展示学习目标,直观明确。
三、课前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阙 嶂 曦 襄 御 溯 湍 啸 属 涧
2、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 略无阙处 自非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4、
虽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3、 解释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
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4、 翻译下列各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能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提问的方式,分别应用有每小组4号回答、按竖排回答、自由抢答的方式。
这一环节检测了上节课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PPT的有效使
5、用,使学生能够大量、快速的得到检测。
四、自主学习
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提示:可逐段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发言展示。
师提示学生思考的步骤: 1、本段描写了什么景物?
2、找出能体现景物特征的词或句子;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物的特征。
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三峡的美,透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PPT,在学生展示使分段配合图片进行展示,不仅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三峡的美丽风光,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探讨品味
1、作者为了突出三峡景物的特
6、征,都应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3、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
4、作者是如何写三峡春冬季节的“水”的?
5、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小组内讨论,学生各自发发自已的理解,并汇总,在班内展示。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旨在突破难点。
PPT同时展示了几个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易到难,井然有序。
六、拓展延伸
1、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什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
7、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了解学生的课外诗词积累程度。
PPT展示更多的相关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量。
七、反馈练习
1、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三峡夏水水流之快的句子是:
3、第三段中概括春冬之时三峡水特点的句子是:
4、总写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特点的句子:
5、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6、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
老师提问。
内容帖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性强,有效地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PPT展示问题,并同时显示答案,直观有效。
八、小结
总结本文的主旨。
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独自思考后总结。
填空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使
8、学生有效的掌握了总结主旨的基本方法。
PPT展示主旨的模式如下:课文描写了三峡的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
____的感情。
九、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 默写一遍;
3、 完成本课导学案。
4、 周末利用网络收集三峡相关的诗词。
利用课余和周末完成。
读背和书写相结合,使学生知识掌握更牢固。同时利用网络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PPT展示,使学生更加明确直观。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