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中考试题特点: 1.题型、题量 、分值:以简答题为主,设置4—6道题,分值一般是13分。 2.选文: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侧重对考生进行思想品格、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人生境界等方面的引导与教育,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考点 (考试的知识点):论点、文意理解与概括、词语含义的理解、论据、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思路、结构方式、议论文语言等。 议论文文体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立论),反对什么(驳论)。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二.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即 “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事实和道理)。即 “用什么来证明”(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即 “怎样证明”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点在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明确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3、 • 那么如何来找论点呢? 1、题目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开头 如《敬业与乐业》 3.结尾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在文章的中间的过渡段提出论点。 如2017年语文中考新突破中的《遗憾也美丽》 5.还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要由读者根据文章内容自己进行概括。 如2017年语文中考新突破中的《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比喻句、疑问句不能做论点,有的文章论点也可以是一个复句。)
4、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论点:用来告诉别人你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论题是议论的问题或者对象,不等于论点。例如:培根的《谈读书》,论题是读书,全文是围绕它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 (反之,假如给议论文取标题,我们可以从论点或者论题入手;说明文取标题从说明对象入手。) 下面可以成下列为论点的是(1 、 4 、 5 、9 ) •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 . 宽容 •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 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8.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 9.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0.阅读的愉悦。 • 笔作的卢飞快,思绪霹雳弦惊 • 再读《谈骨气》 ,找出本文的: • 1.论点:__________ • 2.论据:__________ • 3.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 4.标题《谈骨气》的作用? • 5.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明确: • 1.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2.论据:三个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引用孟子和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名言 、精辟理论。) • 3.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 • 4.标题《谈骨气》的作用?点明论题,点明文章论
6、述的内容与骨气有关。 • 5.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开门见山 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领起下文的论述 。 议论文的其他文体基础知识 三.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题的考查类型有: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 2、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 简要分析论证过程答题思路 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转承的连词。比如《谈骨气》,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用孟子的话来论述什么是骨气;接着从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
7、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一对应列举三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有骨气,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四.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鲜明、概括、简洁 1、准确、严密。 概念使用准确,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切当;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概括性和简洁性。叙述事实概括,语言简明扼要,较笼统。不能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 3、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表述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气势和说服力
8、 怎样推敲体味语言? 题型:1.理解语句在文中含义 2 .了解语句在文中作用等 • • 了却阅读议论文,赢得中考榜上名 真题大考验 • 精读文章《谈骨气》,讨论下列问题: • 1.“骨气”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节操,在文中的含义呢?文中还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什么? •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的内容。 • 3.文中5——9自然段,能不能改为时间顺序来安排(战国时的穷人、南宋末年的文天祥、
9、现代的闻一多)?为什么?(或者可以删除一个事实论据吗?) • 温馨提示:答题要规范! • 规范下列问题答案:1.“骨气”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节操,在文中的含义呢?文中还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什么? • 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英雄气概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的内容。 a .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b .一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c .闻一多不惧威胁被枪杀 • 3.文中5——9自然段,能不能改为时间顺序来安排(战国时的穷人、南宋末年的文天祥、现代的闻一多)?为什么? • 不能。第二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总提了三点:“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中举了三个具体事例。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事例集中体现了“富贵不能淫”的民族英雄气概。中国古代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的事例表现了中国人“贫贱不能移”的骨气。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例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英雄气概。三个例子和孟子的话顺序一致,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一一对应,以体现文章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按时间顺序来写。 六月,中考,喜看豪情生!六月,中考,喜看豪情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