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需要“沟通”和“合作”
□何冬
我在上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这一节课是时,由于我在备课时认为弹力的定义很简单,不就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在分析问题时也草草了事,但从作业中反馈的信息却令人失望,与我意想目标大相径庭。反思其过程,就是我在讲述知识点时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刻理解“发生弹性形变”有的是用肉眼看得见的形变;而更多的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形变。再者就是上课时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产生弹力的两个必要条件: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且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主要原因是与学生缺少沟通,没有达成共识,在学生脑海里没有形成弹力的概念。另一原因是缺少与学生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来巩固弹力的概念。严重违背了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这条规律“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一原则。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反观我这堂课,我与学生虽有沟通,但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在深层面上沟通。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