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 拉深是_______的冲压工艺。 2. 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 拉深凸、 凹模都有一定的_______而不是_______的刃口, 其间隙一般_______板料的厚度。 3. 拉深系数m是_______和_______的比值, m越小, 则变形程度越_______。 4. 拉深过程中, 变形区是坯料的_______。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 产生_______和_______的变形。 5. 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 其主
2、要变形特点有: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_______和径向_______的作用下, 产生切向_______与径向的_______, 即一向受压、 一向收拉的变形; ( 3) 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_______承载能力的限制。 6. 拉深时, 凸缘变形区的_______和筒壁传力区的_______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 拉深中, 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_______的作用, 导致材料_______而引起。 8. 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_______。 9. 拉深件的壁厚_______。下部壁厚略有__
3、 上部却有所_______。 10. 在拉深过程中,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_______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 愈靠近外缘, 变形程度_______, 板料增厚_______。 11. 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 则抵抗失稳能力越_______, 越_______起皱。 12. 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 特别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 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拉深后再经过_______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 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14. 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_______; 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_______或_______。 15. 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 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一般是先_______, 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 经重复试模, 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 材料的_______、 板料的_______、 拉深_______等。 17. 一般地说, 材料组织均匀、 _______小、 _______好、 板平面方向性小、 板厚方向系数大、 _______大的板料, 极限拉深
5、系数较小。 18.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 会增大_______, 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因而会引起拉深件_______, 降低_______。 19. 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 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_______, 但_______的圆角半径会使板料悬空面积增大, 容易产生_______。 20. 拉深凸模、 凹模的间隙应适当, 太_______会不利于坯料在拉深时的塑性流动, 增大拉深力, 而间隙太_______, 则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 回弹也大。 21. 确定拉深次数的方法一般是: 根据工件的_______查表而得, 或者采用_______法, 根据表格查出各次极限拉深系数,
6、然后______________。 22. 有凸缘圆筒件的总拉深系数m_______极限拉深系数时, 或零件的相对高度h/d_______极限相对高度时, 则凸缘圆筒件能够一次拉深成形。 23. 多次拉深宽凸缘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即第一次拉深成有凸缘的工序件时, 其凸缘的外径应_______, 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的工序件的_______参与变形, 逐步减少其_______并增加_______, 而第一次拉深时已经成形的凸缘外径_______。为了防止在以后拉深工序中,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凸缘部分产生变形, 在调节工作行程时, 应严格控制_______; 在工艺计算时, 除了应
7、精确计算工序件的高度, 一般有意把第一次拉入凹模的坯料_______。这一工艺措施对于板料厚度小于0.5mm的拉深件, 效果较为显著。 24. 拉深时, 对于单动压力机, 除了使其公称压力_______以外, 还必须注意, 当拉深行程较大, 特别落料拉深复合时, 应使______________曲线之下。 25. 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都大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时, 其拉深方法为: 由_______到_______拉出。这时的拉深次数等于阶梯_______。 26. 盒形件拉深时圆角部分与直边部分间隙_______, 其中圆角部分应该比直边部分间隙_______。 27. 一
8、般情况下, 拉深件的公差不宜要求过高。对于要求高的拉深件应加_______工序以提高其精度。 28. 在拉深成形中, 需要摩擦力小的部位必须________, 凹模表面粗糙度应该_______, 以降低_______, 减小_______, 以提高极限变形程度。 29. 拉深时, 凹模和卸料板与板料接触的表面应当润滑, 而凸模圆角与板料接触的表面不宜_______, 也不宜_______, 以减小由于凸模与材料的相对滑动而使危险断面易于变薄破裂的危险。 二、 选择题( 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到题目的空格处) 1.拉深前的扇形单元, 拉深后变为___________。 A、 圆形单元
9、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2.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__________, 切向尺寸__________。 A、 增大 减小 B、 增大 增大 C、 减小 增大 D、 减小 减小 3.拉深过程中, 坯料的凸缘部分为__________。 A、 传力区 B、 变形区 C、 非变形区 4.拉深时, 在板料的凸缘部分, 因受__________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 径向压应力 B、 切向压应力 C、 厚向压应力 5.与凸模圆角接触的板料部分, 拉深时厚度__________。
10、 A、 变厚 B、 变薄 C、 不变 6.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__________的断面。 A、 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 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 凸缘部位 7.用等面积法确定坯料尺寸, 即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的__________。 A、 投影面积 B、 表面积 C、 截面积 8.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__________; 不该润滑部位是__________。 A、 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 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 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9.__________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 酸洗 B
11、 热处理 C、 去毛刺 D、 润滑 E、 校平 10.需多次拉深的工件, 在两次拉深间, 许多情况下都不必进行__________。从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率的角度出发, 应尽量减少这个辅助工序。 A、 酸洗 B、 热处理 C、 去毛刺 D、 润滑 E、 校平 11.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有油污和其它脏物的工序件表面, 需要__________方可继续进行冲压加工或其它工序的加工。 A、 酸洗 B、 热处理 C、 去毛刺 D、 润滑 E、 校平 1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 其中__________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 凸缘相对直径 B、 相对高度
12、 C、 相对圆角半径 13.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 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__________直径。 A、 坯料 B、 筒形部分 C、 成品零件的凸缘 14.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 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 可采用__________ 的工艺方法。 A、 变凸缘直径 B、 变筒形直径 C、 变圆角半径 15.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 则抵抗失稳能力__________。 A、 大 B、 小 C、 不变 16.有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__________无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A、 小于 B、 大
13、于 C、 等于 17.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 若冲件h/d__________极限h/d, 则可一次拉出。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18.平端面凹模拉深时, 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__________。 A、 ≥(0.09~0.17)(m-l) B、 ≤(0.09~0.17)(l/m-l) C、 ≥ (0.09~0017)(1-m) 19.为了使材料充分塑性流动, 拉深时坯料形状与拉深件横截面形状是__________。 A、 等同的 B、 近似的
14、 C、 等面积的 20.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 其 拉深方法是__________ 。 A、 由小阶梯到大阶梯依次拉出 B、 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 先拉两头, 后拉中间各阶梯 21.下面三种弹性压料装置中, __________的压料效果最好。 A、 弹簧式压料装置 B、 橡胶式压料装置 C、 气垫式压料装置 22.利用压料圈对拉深坯料的变形区施加压力, 可防止坯料起皱, 因此, 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 应尽量选用__
15、 A、 大的压料力 B、 小的压料力 C、 适中的压料力 2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 , 从上式能够看出, 参数__________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 B、 C、 R/d 24.一般见__________值的大小表示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 __________愈大, 变形程度愈小, 反之亦然。 A、 B、 K C、 m 25.在拉深工艺规程中, 如果选用单动压力机, 其公称压力应 _______工艺总压力, 且要注意,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时, 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
16、曲线之下。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三、 判断题(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拉深过程中,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均匀的。 ( ) 2. 拉深过程中, 凸缘平面部分材料在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 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逐渐被拉入凹模。 ( ) 3. 拉深系数m恒小于1, m愈小, 则拉深变形程度愈大。 ( ) 4. 坯料拉深时, 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 ) 5. 拉深时, 坯料产生起皱和受最大拉应
17、力是在同一时刻发生的。 ( ) 6. 拉深系数m愈小, 坯料产生起皱的可能性也愈小。 ( ) 7. 拉深时压料力是唯一的确定值, 因此调整时要注意调到准确值。 ( ) 8. 压料力的选择应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 ) 9. 弹性压料装置中, 橡胶压料装置的压料效果最好。 ( ) 10. 拉深模根据工序组合情况不同, 可分为有压料装置的拉
18、深模和无压料装置的拉深模。 ( ) 11. 拉深凸、 凹模之间的间隙对拉深力、 零件质量、 模具寿命都有影响。间隙小, 拉深力大, 零件表面质量差, 模具磨损大, 因此拉深凸、 凹模的间隙越大越好。 ( ) 12.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大, 增大了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 降低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因而会降低极限变形程度。 ( ) 13. 拉深时, 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 上部增厚, 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 下部变薄, 愈接近凸
19、模圆角变薄愈大。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最严重。 ( ) 14. 拉深变形的特点之一是: 在拉深过程中, 变形区是弱区, 其它部分是传力区。( ) 15. 拉深时,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 产生切向伸长和径向压缩的变形。 ( ) 16. 拉深模根据拉深工序的顺序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
20、 ) 17. 需要多次拉深的零件, 在保证必要的表面质量的前提下, 应允许内、 外表面存在拉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痕迹。 ( ) 18. 所谓等面积原则, 即坯料面积等于成品零件的表面积。 ( ) 19. 对于有凸缘圆筒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如果小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则可判断: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实际变形程度大于无凸缘圆筒形件
21、的变形程度。 ( ) 20. 拉深的变形程度大小能够用拉深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来表示。也能够用拉深后的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的坯料 (工序件)直径之比来表示。 ( ) 21. 阶梯形盒形件和阶梯形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一样, 也能够先拉深成大阶梯, 再从大阶梯拉深到小阶梯。 ( ) 四、 问答题 1. 拉深变形的特点? 2. 拉深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3. 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是怎样的? 4. 什么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它在拉深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如何? 5. 什
22、么情况下会产生拉裂? 6. 试述产生起皱的原因是什么? 7. 影响拉深时坯料起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防止起皱的方法有哪些? 8. 什么是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对拉深有何影响? 9.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10. 为什么有些拉深件必须经过多次拉深? 11. 采用压边圈的条件是什么? 12. 盒形件拉深时有何特点? 13. 拉深过程中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14. 拉深过程中润滑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合理润滑? 15. 拉深过程中工件为什么要进行酸洗?酸洗的工艺过程是怎样的? 五、 计算题 1. 计算图1中拉深件的坯料尺寸、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并用工序图表示出
23、来。材料为08F。 2. 计算图2中拉深件的坯料尺寸、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并用工序图表示出来。材料为10钢, 料厚2mm。 3. 计算图3中拉深件的坯料尺寸、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并用工序图表示出来。材料为10钢。 4. 计算图4中拉深件的坯料尺寸、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并用工序图表示出来。材料为H62软。 5. 计算图5中拉深件的坯料尺寸、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并用工序图表示出来。材料为H62软。 6. 如图6所示冲压件, 是经过拉深( 多次) 、 整形、 冲底、 落料等工序完成的。请: ( 1) 判断该冲压件是否能够采用带料连续拉深方法加工。 ( 2) 若能够采用带料连续拉深方法加工, 则确定其类型。 ( 3) 进行拉深工艺计算。 ( 4) 画出带料连续拉深工序图。材料为H62软。 图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