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课 老人与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惦、啤、崛、倚、潇、骼”6个生字,会写“滨、惦、啤、崛、潇、骼、镰、垒、鲨、窜”10个生字;掌握“惦记、海滨、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
学习重点:
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
2、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
2学时
第一学时
一、激趣导入
1、师讲述:鲨鱼这种凶猛的动物,在人们眼中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人们谈“鲨”色变。可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一位老人与几十条鲨鱼作战。是什么促使老人与之战斗?是精神!是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老人所说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便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脚步声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板书课题)
2、师出示资料,学生阅读: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3、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鱼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蚕食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纲如
4、下:
1、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3、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完成下面的练习:
1) 先注音再读一读:
惦 ( ) 崛( )倚( )潇 骼( )
2)辨析组词
惦( )滨( )廉( )串( )崛( )
店( )宾( )镰( )窜( )掘( )
4、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老渔夫是怎样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
1)一边读书一边勾画相应的句子
2)一边读句子一边看书中的插图
3)一边读句子一边想
5、象当时的情景画面
4)想一想,说一说:
在你心中老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四、小组讨论解决课后问题
五、质疑问难:
自学了课文,我的疑问是------------------------------------------------------------------------------------------------------------------------------------------
六、作业:
搜集作家海明威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七、课后反思
----------------------------------------------------
6、
7、
第二学时
学习方法:
读、唱、说、议、思等多种形式感受老渔夫英武的形象。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展示预习成果
1、字词展示,看谁的方法最有效。
2、问题展示,老渔夫是怎样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三、有感情的朗读以下句子并交流感受:
1、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8、四、各抒己见:
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五、体会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写作特色。(见参考书233页)
六、高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老渔夫的硬汉精神
七、拓展延伸
1、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目讲述一个小故事。
2、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
题。
八、语言积累:
1、背诵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抄一抄,记一记,想一想: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仍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写成的。一切伟大的作品必有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析不出来的。
-------海明威
九、作业:
课外把《老人与海》的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