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坚持不懈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四语教研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初步具有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在
3、老师的指导辅助下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阅读时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个性见解。四年级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待发展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不是十分高,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因而,在课堂上就很难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有一点很好,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我将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 1、我会认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
4、清澈见底、赏心悦目”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交流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忘我,做事专注的品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识4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和“清澈见底、赏心悦目”等词。 评价任务二: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评价任务三: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1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群马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活动2揭示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
5、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质疑: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3、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环节二 初读感知 活动3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画出本课生字 ,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人读。 4.四人一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互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词语、读课文 【
6、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 细读品味 活动4 品味“忘我” 1、过渡:青年是怎样看鱼、画鱼的呢?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课中自学 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用“——”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在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 3、汇报交流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你画下了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呆呆地、静静地、老是、从来”等体会) (2)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A想象说话: 这个青年看鱼时,看见了
7、看见了-------------,忘记了-------------,忘记了-------------。 师:是呀,他就是这样“忘我”地看鱼。他越看越有味道呀!即使一闭上眼睛,那金鱼的一丝一毫、一举一动都已经映入了他的(心里 脑里)拿年轻人自己的话说:这鱼已经游到了年轻人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5、自学提示二: 默读课文,哪个句子具体描写了青年画鱼画得很好,用波浪线标出,圈出关键词,在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 6、汇报交流: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8、 师:读完这句话,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或者问,有没有哪个词难倒了你呢?) 预设: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 师:画纸上的鱼那么逼真,你能用几个成语来赞美一下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7、理清关系 他怎么就能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这个青年之所以让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呀!因为鱼儿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所以鱼儿才会能游到青年的纸上。[板书:画箭头] 【完成目标三】 互读、小组说一说,写一写【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总结课堂 活动4:悟学,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 (仔细观察 认真投入)
9、 看鱼 画鱼 心里 纸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重点词句。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究竟有什么关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专注勤奋的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3、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1.通过朗读,自由读,指名说等方式,学生能理解“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究竟有什么关系。 评价任务二:2.通过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方
10、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评价任务三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生能学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环节一 品读感悟 活动1品读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
11、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句子)互相说一说【评价目标二】 环节二 学习写法 活动2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
1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指名说、指导朗读。【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拓展延伸 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
13、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互相说一说、写一写【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 同学们,残疾青年正是因为的特别,正因为他的忘俺,正因为他那么勤奋、专注地看鱼、画鱼,金鱼才干游到他的纸上。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人也很特别,她就是──作者。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把这位聋哑青年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只要我们像这位青年、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表达。我相信,绚丽多彩的生活同样会反映到我们每个人的作文纸上的。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仔细观察 认真投入) 看鱼 画鱼 心里 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