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课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北接A俄罗斯、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渤海相望,东靠朝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①大兴安岭②长白山③小兴安岭
3、河流:a黑龙江、b松花江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三个温度带。
5、“山环水绕黑土地
2、东北平原,“白山黑水”的白山指长白山,黑水指黑龙江。
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人口与民族:人口分布不均,平原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其中,④松嫩平原和⑤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2、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其中,长春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沈阳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1、农产品生产条件:东北地区黑土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农作物:盛产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甜菜。
3、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甜菜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这些平原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交通,较好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的传统工业面临的问题-面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较单一,国家明确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关闭、整治污染大的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背记情况
(好/良/差)
组长签字
家长签字
方法
4、指导: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认识一个区域,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地理位置:主要包括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2.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如河流、湖泊、海洋的特征)、自然资源等。
3.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该区域的工业、农业、人口、交通、科技、文化等。
4.概括区城特色(本区域独有的地域特征):如特殊地形、气候特征、著名物产、旅游胜地、特色经济等。
5.根据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由于区域不同,影响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所以在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征时,应该有所侧重,从主导要素入手,并学会分析影响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