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边州小学数学微型课教学设计
上报单位:和龙市福洞镇民光学校 2020年 10 月 10 日
课题名称
《长方形和正方形》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
教师
胡小琦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节课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在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园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长方形的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 点: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感悟长方形和正方
2、形的特征。
难 点: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它们的特征并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关 键: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测量等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数学思考: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解决问题:建立长方形、正方形的空间观念,形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思维方式也从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重要方法得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
3、握本节课知识。
教法分析
1.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引出本节课内容。
2. 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个变得名称。
3.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法指导
1. 采用观察学习法观察图中的四边形有哪些,观察教室里的四边形有哪些。
2. 采用动手操作学习法让学生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发现它们边的特点。
3. 采用讨论学习法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
程序
教学流程图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环节) 2 分钟左右
复习旧知、导
4、入新知
(第二环节) 9 分钟左右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 4 分钟左右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 2 分钟左右
回顾知识、课堂小结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 出示图片,你能把图中的
5、四边形指出来吗?
2. 提问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3. 找教室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四边形?导出课题。
4. 接题,导出目标。
先指出图中的四边形,复习四边形的特点,找出生活中的四边形,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探究它们的特点。
复习旧知,复习四边形的特点,为新知做铺垫。
二
出示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
1.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
2. 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每个边长是多少?
3.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4.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5. 引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
6、 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3) 说说你的发现。
(4) 学生汇报,师总结。
教师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 学生量出边长。
2. 通过测量,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角的特点,尝试说一说。
3.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对边相等,符合长方形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的能力。
三
1. 完成课后练习“填一填”。
2. 完成课后练习“分一分”
3. 完成判断题。
4.
7、猜一猜信封里的卡片是什么图形。
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跳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巩固新知又运用了能力。
四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对边相等 4条边相等
有4个直角 有4个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学设计感想
首先,复习四边形的特点,找出生活中的四边形;其次,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通测量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引导教的特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再次,通过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本课知识并进行巩固。
这样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新知,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