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教师的组织教学与教学语言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老师讲课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听后有一种美的享受,难以忘怀;有的老师上课,学生精神不振,期待那下课的铃声快些敲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学语言的掌握及运用是每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基本功。
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教学效果好,与其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和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分不开。现就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本来就比较抽象复杂,要学好它
2、不容易,要教好它,特别是在40分钟内要质量就更加容易了。好的语文教师的教学,特别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诱导性、文学性、情趣性、趣味性等。
老师语言的规范性。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从语音、语义、语序到语法皆不能有差错,否则就会影响思想感情的正确交流。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他能说一口流利或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语调要抑扬顿挫,谈话要有条理,逻辑性强,完整而简洁,用词准确、贴切,没有语病,字音准确、清晰。
教师语言的诱导性。循循善诱是教师语言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中,老师只不过是学生的引路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而教师要善于用启发诱导的语言,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去探索
3、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诱导性的语言,主要在于启发学生的思想,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应重视设疑、提问。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激发他们运用自己的智能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反复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好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语言非常亲切、简练、明确生动,并且极富启发性、激励性,学生期盼着他的每节课。
教师语言的文学性。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其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在他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文学作品,其能通过自己娓娓动听的讲述,把学生领进作品所描述的各种艺术境界中去,甚而至于让学生进入角色。当然,文学性的语
4、言也不能离开较好的课堂形式。一节课如果没有安排好一定的形式,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如动听的语言讲得过多,学生在40分钟内也未必全记住。因而要安排好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汲取知识。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上一首古诗时,他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学生对这古诗的要求重在背诵默写,因而他上课时精心设计了板书,十多分钟就把内容讲完了,让学生留下了一定的印象;随即采用诗配音乐,烘托出全诗的情境,让学生一边领悟,一边以儿歌形式齐诵、轮诵,学生二十多分钟就能将全诗背诵、默写,这样,他轻松自如地在40分钟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师的语言有其情趣性、趣味性和对象性。好的语文教师,能用高尚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
5、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披文入情”,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打动学生的心灵。悲的地方,讲得学生心酸泪下,喜的地方,讲得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讲得学生一心神往,丑的地方,讲得学生憎恶讨厌。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讲话,要风趣、活泼,教学用语要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性,有时还要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增强教学语言的立体感、吸引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性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教学语言规范性
6、的基础上的。语言的诙谐、幽默理所当然的应服务于课堂。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鲜明的对象性。对低年级的学生讲课,其语言应浅白、具体、动听,对高年级的学生讲课,语言应简洁、含蓄,带哲理性。总之,应根据学生实际,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语言,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而外,教师语言还应得体,该说则说,不该说就不说,脏话流话更不应该出现,随时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说话要适度,不能虚假、轻率,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具备无可怀疑的正确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认真推敲,拿出自己正确的见解,用充分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推理去说服学生,使学生深信不疑,绝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乱讲一气。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教学中一个重大而博奥的课题上。教师一定要正确恰当的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