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基坑明挖施工工艺一、 工艺概述本工艺适用于本标段内所有的基坑明挖。二、 作业内容 施工准备、 支撑方案的设计、 测量放样、 外部引截排水、 基坑开挖、 支撑的施做、 坑内排水、 基坑清理、 基坑检查及报验等三、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一) 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 检验方法1.边坡分层开挖分层支护, 支护型式符合工艺设计, 安装牢固。每天对支护稳定、 牢固情况进行观察检查或手锤敲击检查。2.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 防止超挖, 严禁用土回填。3.边坡坡度符合
2、工艺设计要求, 平整, 局部超挖嵌补牢固, 无开裂。4.基底不得浸水或冰冻。5.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其它不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杂物和旧桩必须清除。6.小桥的基底承载力检验, 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 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大中桥一般采用触探或钻探( 钻深至少4m) 取样做土工试验或荷载试验。基坑开挖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部位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坑底高程50(土)+50, -200( 石) 每座墩、 台5用水准仪测量2纵横轴线502用经纬仪测量, 纵横各测一点3基坑尺寸不小于施工图标示值4用尺量, 每边各量1点四、 施工准备( 一) 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施工测量, 测定桥墩、
3、 台的中心桩、 基础纵横边线、 中线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 放出基坑边桩, 经核对无误后, 方可施工。( 二) 按照基坑施工要求, 清除地面堆土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 对受开挖影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 应采取迁改或保护措施。( 三) 根据施工图标示的地质、 水文资料并结合现场具体条件确定基坑开挖方案: 开挖方法、 放坡型式、 机械设备、 坑底尺寸, 以及安全质量措施等,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工艺设计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 四) 基坑开挖前还必须搞好防水排水工作, 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拦截雨水。若基坑在低凹处或河床中, 为了排干积水, 必须准备足够的排水机
4、具。( 五) 完成水通、 电通、 通信通、 路通和场地平整的”四通一平工作”备妥基坑开挖的挖掘机械、 运渣汽车、 抽水机等设备。( 六)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安全及技术交底。五、 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挖掘机、 运输汽车、 吊斗、 人工风镐、 铁锨、 抽水机、 井点管( 下端为滤管) 、 集水总管、 弯联管及真空泵等。六、 工艺控制流程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样修筑周边引截排水设施基坑开挖安装支撑 基坑清理变更设计基底地质符合施工图结束基坑几何尺寸符合要求基底处理基底处理符合施工图基坑报验七、 工艺步骤说明( 一) 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定出墩、 台基础的中心位置, 然后在中心点位
5、置上安置全站仪或经纬仪, 以桥梁的线路中心线为基准, 放出桥梁墩台的纵横向中线。在纵横中线( 十字线) 的每端至少各设置两个以上的方向控制桩并护桩。方向桩和护桩必须位于基坑开挖范围以外的可靠地点。 最后, 按十字线测设基坑开挖边线, 定出边线在十字线上及交角处的桩点, 确定基坑开挖范围。( 二) 引截地表水基坑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 在基坑顶外缘四周应向外设置排水坡或设置防水梁, 在适当距离处设置截水沟, 应采取防止水沟渗水的措施, 避免影响坑壁稳定。( 三) 基坑开挖1、 基坑底平面开挖尺寸的确定: 在旱季无地下水的条件下, 采用坑壁垂直施工方法时, 可按基础底面尺寸, 直接利用垂直坑
6、壁做基础砼灌注的外模; 需进行基坑排水或安装基础模板时, 应按基础底面四周各加宽50-100cm进行工艺设计, 具体应结合模板安装和排水沟、 集水坑的设置方式、 基底放样布桩和基坑土质情况等因素计算确定。2、 基坑开挖形式的选择: 对于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 构造均匀、 不致发生坍滑、 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土质, 基坑开挖可采取垂直坑壁的形式。不同土类状态垂直坑壁容许深度见表111表111无支护开挖垂直坑壁容许深度土类容许深度( m) 密实、 中密的砂类土和砾类土( 充填物为砂类土) 1.00硬塑、 软塑的低液限粉土、 低液限黏土1.25硬塑、 软塑的高液限黏土、 高液限黏质土夹砂砾土1.
7、50坚硬的高液限黏土2.00对邻近无重要构筑设施、 地下管线及施工场地许可的地区基坑深度在5m以内, 土的湿度正常、 土层构造均匀, 基坑坑壁坡度可参考表2222, 采用斜坡开挖或按相应斜坡高、 宽比值挖成阶梯型坑壁, 每梯高度以0.5-1.0m为宜。阶梯可兼作人工运土的台阶。基坑顶有动载时, 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 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它加固措施。基坑穿过不同土层时, 坑壁边坡可按各层土质采用不同的坡度。当下层土质为密实黏质土或岩石时, 下层可采用垂直坑壁。在坑壁坡度变化处可视需要设不少于0.5m宽的平台。
8、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 应符合施工图和工艺设计的规定。3、 基坑开挖,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力或机械开挖, 并在开挖过程中, 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 并严密注意地质的变化情况, 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4、 岩石基坑开挖, 必要时可进行松动爆破结合人工开挖, 但要严格控制爆破深度和用药量, 防止过量爆破引起边坡和持力层松动或超挖。5、 采用机械开挖时, 基底应留置20-30cm土层, 改为人工开挖, 避免机械施工时扰动基底土层。6、 人工开挖机械施工时留置的20-30cm土层, 勤测量勤检查, 避免基坑深度超挖。当基坑深度超挖时, 应经过变更设计采取降低基础, 加厚基础等措施, 不得随意
9、回填。7、 采取先施工复合地基, 后开挖基坑时, 如果地基处理可能产生孔隙水压力和土的侧向挤压应力, 则基坑开挖应在地基处理完成至少2周后进行, 并在开挖前采取降水消除孔隙水压力的措施, 基坑一次开挖的深度不宜大于2m, 开挖过程中对基坑边坡实施位移观测。( 四) 基坑排水、 降水1、 基坑排水开挖基坑渗水, 一般采用明沟法排水。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排水沟或集水坑, 汇集基坑渗水, 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从地下水位以上50cm开始, 每一层开挖, 均首先开挖集水沟和集水坑, 并使排水沟底和集水坑底低于本层基坑开挖底面深度, 保证排水通畅。排水沟, 集水坑的大小, 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
10、排水沟深0.5m, 底宽应不小于0.3m, 纵坡为0.1%-0.5%; 如排水时间较长或土质较差时, 沟壁可用木板或荆笆支撑防护。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 一个或数个, 最小边长0.6m, 深度一般应大于0.7m或低于进水笼头的高度, 集水坑可用荆笆、 编筐或木笼围护, 以防止泥沙堵塞吸水笼头。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0倍。基坑排出的水要以水管或水槽远引。2、 井点降水在砂土层开挖基坑, 地层渗水如果冲刷边坡, 影响边坡稳定, 能够采用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法, 是在基坑周围设置渗水井点管, 配置抽水设备, 经过不间断的抽水, 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以下的深度。井点法降水适用于各种
11、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 具有克服流沙, 稳定边坡的优势, 创造基坑的无水作业条件, 有利机械化施工, 缩短工期, 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五) 基坑清理基坑开挖后, 采用人工清除坑底松土, 铲平凸起部分, 修正边坡。以铲为主, 不得补填。( 六) 基坑检查基坑开挖到施工图示基础底高程后, 必须进行基底检验, 方可进行基础圬工施工。基坑检验合格后, 应随即施工基础, 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利用测量控制系统, 对基底进行放样, 测设基础底面中心十字线, 轮廓线和基坑底高程。桩点应设置牢固, 并挂线以备检查。基底的触探试验包括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两种。根据基底土质条件, 工程要求和操作经验, 可采用不同的触
12、探类型, 探头规格和方法。为了鉴定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 可在准备检验的地基上以一定尺寸的平板做载荷试验。( 七) 基底处理当基底以下地质不符合要求时, 应经过变更设计采取处理措施。处理方法随地基土质不同而异。如遇到地基软硬不均、 溶洞、 裂隙、 泉眼等特殊情况, 应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 换土法、 土桩法、 砂桩法、 重锤夯实法、 强夯法、 旋喷法、 塑料排水法、 振动水冲法、 化学液体加固法等。( 八) 质量控制措施1、 基坑开挖, 采用水平桩严格控制基底的高程, 标桩间的距离小于3m, 以防基底超挖。2、 在软土地层开挖桩基承台基坑时, 应按工程桩施工顺序流水作业, 以保证桩身强度达
13、到70%以上时才开挖基坑。挖方要对称进行, 高差不应超过0.8m, 防止软土滑陷而发生桩身移位。3、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必须有措施、 有方案。地质资料反映有细砂粉土、 中粗砂层的工程项目, 必须有截水、 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 九) 产品保护1、 对定位桩、 水准点等应注意保护好, 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 检查其可靠性。2、 基坑( 槽) 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 在开挖后应有措施, 避免塌陷。3挖土需要的支护结构, 在基础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保护, 不得任意损坏或拆除。八、 作业组织由于我标段工期紧、 任务重, 因此上场每个施工班组44人, 工班长2人, 安全员1人, 电工2人, 模板运输15人, 模板安装21人, 电焊工3人。九、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一)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应配戴好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二)整体模板在立模、 拆模中由专人指挥, 明确操作信号; ( 三) 大风天气应避免整体模板的滑移, 以策安全; ( 四) 严格执行各项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野蛮施工违章作业。( 五) 施工完毕后, 必须工完料清, 不可破坏施工周边环境; ( 六) 废弃的油料、 棉纱、 手套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 按环保要求处理; ( 七) 模板废料集中处理, 不得随地乱丢。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